秋日的私語|理查德.克萊德曼
曲名:秋日的私語
藝人:理查德.克萊德曼
专辑:A Comme Amour
風格:純音樂,鋼琴曲
年代:1978
唱片公司:Delphine
介紹:《秋日的私語 》原名《À Comme 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由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作曲,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的负责人,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我们熟悉的《水边的阿狄丽娜》、《梦中的婚礼》都出自音乐魔术师保罗·塞内维尔之笔。
有時我琢磨,一首好詩如同天賜,恐怕連詩人也不知它來自何處。正是《秋日》這首詩,使裏爾克成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北島
秋日
作者/裏爾克,譯/北島
主啊,是時候了。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于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後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把最後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北島說:這是一首完美到幾乎無懈可擊的詩作。然而我們應該怎樣來領略這樣的完美呢?
首先我遇上的就是譯詩與原詩能否通融的問題,我一直懷疑一首德語詩歌被譯成中文後,會失去原詩的精確與質感,神韻與音樂。顯然,在讀了北島著的《時間的玫瑰》之後,這樣的感覺更加強烈。因爲就《秋日》這首爲裏爾克贏得最偉大詩人稱號的詩歌,也有非常不同的中文版本,其中就有馮至、綠原等譯本。然而每一個譯者所能感悟並用自己的詩情將它翻譯成自己母語詩歌的時候,一定會加入自己理解的東西而變得使同一首詩歌出現大相徑庭的效果。同時我也一直以爲一名譯者本身就應該將譯詩和原詩,比作是仆人和主人的關系,必須忠實于主人的完全意志,不得有絲毫的出軌。但是我能理解這卻有相當的難度,上面我選擇的這首《秋日》是北島譯的,我也看了馮至、綠原的譯詩,我也更自我的喜歡北島的譯作,也許北島的譯詩裏有更多現代詩歌的風韻和在比較文化反省中的理性,也許將來還會有更好的譯詩版本出現。只是讓人有些遺憾的是,譯詩也有與時俱進的問題而感覺到閱讀起來的不確定性。有些些迷惘,但是就此篇《秋日》也已經足夠打動我的心靈了。
1875年12月裏爾克生于捷克的布拉格。1893年第一次墮入情網,並由初戀情人資助出版第一部詩集《生活與歌》,兩年半後分手。1897年5月裏爾克結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