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烏龍茶生产新技术
安溪是閩南烏龍 茶的主産地,2010年全縣有茶園面積60萬畝,茶葉産量6.2萬噸,茶葉産值81億元。
采用新技術生産的閩南烏龍 茶,外形色澤烏油潤、砂綠明顯,湯色黃綠、清澈,香氣清純持久、音韻明顯,滋味清醇,發酵程度略輕,葉底肥厚軟亮。
1.鮮葉采摘
采摘突破傳統開面采成熟采概念,以小開面2—3葉較鮮嫩的原料爲主,把握鮮葉的嫩度。
2.曬青
采回的鮮葉輕曬青,時間一般10—15min。至葉色轉暗綠色,微帶青味,葉梗折彎不斷,稍有彈性。
3.搖青
摇青间使用空调调节温湿度。摇青机采用竹制小孔眼、双室,长度2.5m、圆筒直径1.2m,每个摇筒装叶至中间有一摇杆为宜,每简装叶65—75kg,摇青整个过程3次,每次摇青时间为2~3min、4~6 min、8~20 min,其中摇青间隔时间第一、二次摊青历时2—3h,第三次8~16h,摇青程度以出现清香或花香、叶色略微有红边或红点。
4.殺青
搖青葉同綠茶殺青相似,以殺到清香突出、手捏梗不斷、
有明顯刺手感,手捏稍成團。5.摔打
采用摔打機,把殺青葉的紅葉紅邊基本摔打去掉、梗葉仍然較完整爲宜,摔打時間5min、動力2.2kw。
6.包揉
除了較粗老的鮮葉還采用揉撚程序外,現在一般不進行揉撚,直接進行包揉。先用速包機束包,接著用平板包揉機包揉,松包機松包,反複進行3次,然後放在烘幹機初烘1次,如此重複3次,至葉色暗綠、外形基本形成。
7.幹燥
包揉葉進行最後烘幹,至毛茶外形緊結重實,手揉茶條易碎,手折茶梗易斷。有的茶葉也采用傳統的烘籠炭焙的技術,采用分次及高低火的炭焙。
8.揀剔
幹燥後的茶葉進行去梗,包裝即可。
由于以鐵觀音爲代表的閩南烏龍 茶生産新技術出現,走向輕發酵的青茶,有利打開傳統綠茶銷區,安溪鐵觀音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而傳統工藝制作的安溪鐵觀音,韻味十足,有利鞏固傳統銷區市場,新工藝與傳統技藝,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