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烏龍茶的魅力|传统烏龍茶制作工藝
陈茶,顧名思義是經過陳放的茶葉。曆史上比較有名的陳茶品種主要以黑茶爲主,但近年來,不少茶葉愛好者開始流行飲用陳年的烏龍茶,其中包括鐵觀音、岩茶、單叢等。
按照一些茶客觀念,烏龍茶要喝新鮮,陳年的烏龍茶魅力在哪裏呢?那要從烏龍茶的工藝及特色說起。烏龍茶又名青茶,其發源可追溯至宋代。福建、廣東和台灣三省是我國烏龍茶的主要産地。
乌龙茶的基本工藝是:曬青(萎凋)、晾青、搖青(做青)、炒青、揉撚、幹燥。由于揉撚方法的差異,産品外形有呈條形和呈半球形兩種。各地氣候、品種及制法上的不同,導致烏龍茶的品質和風格也有不同。
一般武夷山乌龙茶和潮州烏龍茶加工中沒有采用包揉工序,重曬青和搖青,因此呈條形,而發酵程度偏重;安溪烏龍茶和台灣凍頂烏龍茶,在加工中采用包揉工序,輕曬青和做青,因此成茶呈半球形,而發酵度較輕。其複雜獨特的制茶工藝做出的烏龍茶香氣獨特馥郁,芬芳幽長,飲之齒頰留香。
傳統工藝烏龍茶注重表現茶葉的“韻味”,滋味濃酽,香氣沈穩,是因爲其選料嚴格、制作工藝嚴謹繁複、勞動強度大、重視制茶人的經驗判斷、産量低。傳統烏龍茶焙制時使用木炭,焙火後會封存放幾個月退去炭火味,讓茶葉的內在香氣重新煥發,才成最終成品。也正是這個原因,傳統工藝烏龍茶已經滿足不了大量的市場需求。
近年,很多乌龙茶制作者開始擴大種植面積、使用新式的加工設備、創新加工工藝來增加産量。新工藝烏龍茶注重表現茶葉的香氣,做青時輕搖輕做,滋味較爲清淡,使用機械烘幹,香氣高且飄。
由于市場需求的促使與傳統工藝的流逝,能購買到的高端傳統工藝的茶葉也越來越少。事實上,很多消費者根本接觸不到。缺少購買途徑的茶葉愛好者爲找捷徑,開始選購一些存放時間較長的烏龍茶以感受傳統工藝制作的特點及口感。而這些茶多被一些高端消費者搶購,所以導致價格一路飙升。一些知名的烏龍茶品不論新茶舊茶,每斤售價均已達上萬元的高價。
但要提醒的是,一些業內人士和商家透露,傳統工藝的高端烏龍茶由于産量少,一般新茶上市即能在短時間內銷售完,而少部分茶葉由于個別原因滯銷積壓下來的,通常會降價銷售或自己飲用,很少用于陳放。
而真正“陈放”下来的茶葉多是品質一般的中低檔茶。如今,傳統工藝烏龍茶價格日益上漲,且出現陳茶比新茶的銷售價更高更緊俏的情況,一些商家爲謀取暴利,以次充好或用新工藝茶冒充傳統工藝茶葉進行銷售,以滿足部分消費者“特殊”的需求。
這也說明,消費者對傳統工藝茶葉的訴求越來越多,部分茶葉制作者和商家開始探討傳統烏龍制茶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