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避免茶樹受凍的妙方
近日,記者走訪濟南長清靈岩茶特色品牌基地,看到大片的茶園全部被一排排半圓形白色塑料大棚覆蓋。"這是我們茶園爲避免茶樹凍害而采取的熱冬管理中的其中一項措施。"山東立泰山公司董事長董慶國說。據了解,茶樹原屬亞熱帶作物,對低溫比較敏感,而北方茶區冬季風大幹燥,且早春時有倒春寒,凍害是發展茶葉的一大障礙。爲此,北方茶園采取施基肥、澆越冬水、搭建拱棚等措施抵禦低溫凍害。
近年來,隨著農業産業化的調整和茶葉附加值的不斷提升,北方各地都加大了對茶葉生産發展的力度。如今茶葉生産已成爲北方許多地區的特色産業和經濟支柱産業。但是,由于北方緯度高、氣溫低、空氣濕度小,冬季寒冷幹旱、低溫持續時間較長,對茶樹越冬極易造成凍害,輕則茶葉減産,重則絕産,嚴重影響了茶樹的成活率和生長。
施基肥是抵禦措施之一。以廄肥或土雜肥爲主,施肥時間在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後,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進行。"接下來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就要澆越冬水了,一定要澆足澆透。"董慶國說,"澆過水後搭建拱棚也是熱冬管理的措施之一,根據茶蓬寬度選用長樹條或竹片做成半圓形支架,用0.08-0.1毫米的農用無滴膜覆蓋,兩側用土壓實。直到第二年春季,當棚內溫度達到28℃左右時進行通風換氣,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就可以全部揭去塑料膜。"記者走進棚內發現,棚頂離地面近2米高,棚內溫度比室外高10℃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除以上措施外,適矮適密區田栽培技術也可預防低溫凍害。它和常規栽培是有區別的,常規栽培是平面栽培,就是不起隆,在平面上種植;區田栽培是形成一個區田,兩邊高、中間低,茶樹種在溝底裏面。另外一點就是常規栽培是單行、大行距栽培;區田栽培是種雙行、小行距30公分。通過這種栽培模式,也可以解決茶樹容易受到旱害、冬天容易受到凍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