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葉種植管理技术|茶樹種植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对于茶葉來說,無公害茶葉是今後茶葉消費的必然要求,茶葉生産必須向健康化和無公害的方向發展。對此,本文對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 茶叶 无公害 种植 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35-02
無公害茶葉是指無公害生産環境條件下,按特定的生産操作規程生産,成品茶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等汙染物指標,內銷符合國家規定允許的標准,外銷符合進口國家、地區有關標准的茶葉,是符合食品安全茶葉的總稱。
我国是茶葉生産、消費和出口大國,但多年來我國茶葉農藥殘留或重金屬、有害微生物超標現象嚴重。這不僅影響了我國茶葉的品質和聲譽,使出口貿易陷入困境,而且阻礙了我國茶葉産業的健康發展。再加上面臨經濟全球化,而茶葉的消費增長速度低于産量增長速度,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將日益激烈。
只有大力发展无公害茶葉,才能有效降低農殘,提高茶葉品質,提升産品形象,從而打破“綠色壁壘”,做大做強我國茶葉産業。因此,全面推廣無公害茶葉的種植技術對于茶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勢在必行。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專題研究部署,狠抓茶葉衛生質量問題,並取得明顯成效。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還存在著不平衡現象,要根本解決無公害茶衛生質量問題,還必須加大力度,常抓不懈。下面,就簡要闡述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的主要技術要點。
一、無公害茶園的建設
1.新茶園的建設
無公害茶園的建設必須高標准、高要求,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體現以茶爲主,多種經營的原則。規劃內容要以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利化、園林化、梯田標准化、良種化的要求,能達到無公害、穩産、高産、優質的目的,最大化的提高茶葉的産量和質量,要堅持宜林則林,宜茶則茶,不能以破壞、犧牲環境爲代價。
在建设新茶園前,應先進行環境中大氣、水源和土壤測試,大氣按國家標准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中的一級標准執行,土壤應符合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准中的二類二級標准,水質按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准,確保茶園條件符合無公害茶葉生産要求。
茶園四周最好有樹林環抱,有利于提高茶葉自然品質;茶園土壤要深厚(80厘米以上)、肥沃、養分含量豐富而且平衡,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酸堿度(PH值)爲4.5-5.5,土體疏松質地砂壤,通透性良好,不積水;茶園集中成片,要有一定的規模,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