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蟲害--茶樹茶小卷葉蛾
学名 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 属鳞翅目,卷蛾科。别名小黄卷叶蛾、棉卷蛾、棉褐带卷叶蛾。分布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面全国各地。黄河、长江流域,常年密度较大。 寄主 茶、油茶、柑桔、梨、李、苹果、桃、桑、棉等多种植物。为害特点 幼虫卷结嫩叶,潜伏其中取食,造成鲜叶减少,芽梢生长受抑,受害嫩梢制成茶葉後碎片多,品質下降。嚴重的茶蓬一片红褐色焦枯状。形态特征 参见棉花害虫一棉褐带卷蛾。(成虫体长6—8mm,翅展15—20mm,黄褐色。触角丝状,下唇须明 顯前伸。前翅略呈長方形,基斑、中帶、端紋深褐色;中帶前半部較狹,中央較細,有的個體中斷,帶的後半部明 顯較前半部寬或分2叉,內支止于後緣外1/3處,外支止于臀角附近;端紋多呈“Y”狀,向外緣中部斜伸;翅面上常有數條暗褐色細橫紋;雄前緣褶明 顯。後翅淡黃褐色微灰。腹部淡黃褐色,背面色暗。卵扁平橢圓形,徑長約0.7mm,淡黃色半透明 ,孵化前黑褐色,数 10粒成块作鱼鳞状排列。幼虫体长13—18mm,细长翠绿色。头小,淡黄白色,单眼区上方有1棕褐色斑。前胸盾和臀板与体色相似或淡黄色;胸足淡黄或淡黄褐色。臀栉6—8齿。低龄体淡黄绿色。蛹 9一11mm,较细长,初绿色后变黄褐色。2—7腹节背面各有两横列刺,前列刺较粗,后列小而密,均不到气门;尾端有8根钩状臀棘,向腹面弯曲。) 生活习性 安徽、江苏、浙江年生4—5代,江西5代,湖南5—6代,广东6—7代,以3—5龄幼虫越冬,部分地区以蛹越冬。安徽南部茶區,越冬幼蟲于翌年3月中、下旬氣溫7一10℃時開始爲害,4月上、中旬化蛹。1—5代幼蟲爲害期:1代爲4月下旬至5月下旬;2代爲6月中、下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4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5代10月上旬後至翌年4月前。除一代發生較整齊外,以後各代有不同程度世代重疊。二代發生爲害最爲嚴重。成蟲白天棲息在茶叢中,夜間出來活動,傍晚或清晨交尾,清晨把卵産在老葉背面,一、二代多産在中下部葉片上,三代多産在中上部,每雌産卵2—4塊,每塊60一80粒。初孵幼蟲爬至茶樹芽頂、枝梢上爲害,大部分匿居在芽尖縫處,有的在嫩葉端吐絲卷葉,咀食葉肉。芽下第一葉上蟲口數量大,3齡後幼蟲常把附近數葉卷結成苞,蟲體藏在苞中取食,形成透明 枯斑,後食量增加,常轉移芽梢繼續結新苞爲害,每個幼蟲可爲害1—2個芽梢或3—7片葉子。蟲體長大後從上部向下部老葉轉移,幼蟲老熟後在苞裏化蛹。幼蟲活潑,3齡後受驚迅速倒退或離苞吐絲下垂轉移或落地。旬均溫18—26℃,相對濕度高于80%利其發生。天敵有赤眼蜂、卷蛾小繭蜂、茶毛虫绒茧蜂、棉褐带卷蛾黄蜂等。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園管理,科學修剪,及時中耕除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可減少茶小卷葉蛾的發生。(2)春季采茶時,注意捏死初孵幼蟲和苞內大幼蟲。(3)成蟲發生期設置誘蟲燈或糖醋液誘殺成蟲。(4)在l、2齡幼蟲盛發期,每叢有蟲3.6頭時,及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25%亞胺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75%乙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