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茶樹蟲害成災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蟬防治研究”的課題,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天敵資源是雲南茶區對病蟲害控制的根本措施,並且也符合目前提倡的茶葉無公害或有機茶生産的要求。
2 保护和充分利用病虫害天敌资源
云南茶區孕育了豐富的天敵資源。羅亨文等早在六"五期間就對雲南的茶樹害蟲天敵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了包括捕食性昆蟲、蜘蛛類天敵384種,真菌、細菌、病毒等害蟲病原微生物22種,如蚧類上寄生小蜂、茶毛蟲上寄生的繭蜂、捕食咖啡小爪螨,食螨瓢蟲(Stethorusp)、寄生在假眼小綠葉蟬 上的圓子蟲黴,並對園子蟲黴的田問抑制效果進行了初步觀察;這些豐富的天敵優勢種群對病蟲害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控制;思茅茶區曾用白僵菌防治假眼小綠葉蟬 ,具有—定效果。這些研究爲充分開發利用天敵資源打下了基礎。近些年來,大力提倡無公害茶園生産和有機茶園生産,更加促進了此項研究的開展。
3 茶樹資源抗性材料鑒定和抗性優良品種的研究
豐富的茶樹資源是雲南茶葉生産的一大優勢,在七"五和八"五期間,我們分別開展了雲南64份茶樹資源對茶雲紋葉枯病、根結線蟲病、咖啡小爪螨、和假眼小綠葉蟬 的抗性鑒定,並對資源材料對假眼小綠葉蟬 的抗性機制進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結果表明茶樹資源對病虫的抗性存在着差异,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供育种和生产利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无公害、绿色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大,由此要求我们对茶園病蟲害的控制應從選育抗性強、品質優的茶樹品種入手。目前,雲南省科技廳已立頂開展“大葉茶優質高産抗病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應用抗性品種是進行茶樹病蟲害防治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4 加强茶園病蟲害的研究,科學、安全、合理應用農藥
由于云南茶區分布廣泛,地形複雜,病蟲害發生各異的實際情況,了解各地病蟲害發生危害的種類,危害狀況,明確主要防治對象,掌握其發生規律,有的放矢,大力開展預測預報工作非常重要。大家已意識到“見蟲打蟲,見病打病”,盲目使用農藥的弊端:害蟲抗藥性的增強,大量殺傷天敵,汙染環境,嚴重破壞了茶園的生態平衡。在思茅茶區,通過對假眼小綠葉蟬 的發生規律的深入研究,開展了預測預報工作,合理用藥,有力地控制了假眼小綠葉蟬 的發生危害。茶餅病是滇南、滇西南山區茶園普遍發生、危害茶樹嫩梢、嫩葉的一種病害,現在正在對其進行發生規律及防治研究,以滿足生産實際的需要。目前,由于無公害茶葉和綠色食品生産的要求,許多研究機構和生産單位相繼開展了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篩選和應用,如Bt制劑防治茶樹主要害蟲和礦物油藥劑防治茶餅病的試驗研究。
5 强化农业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針對茶園病蟲害的生物學習性和發生規律,結合茶園栽培管理進行控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茶苗根結線蟲病在滇南主産茶區思茅發生普遍,危害嚴重,針對此實際情況,思茅茶樹良種場應用水田育苗代替旱田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