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與清廷的傳奇故事
在進貢清宮茶葉中,來自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的大葉種茶與各地進貢的小葉種茶相比,茶葉、茶性大不相同。其茶味特別濃厚,助消化能力特別強,性溫味香,有醫療保健作用,這些特點,特別適合遊牧出身、肉食爲主的滿清朝廷皇親國戚的需要。
普洱 茶作爲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曾作爲礼品馈赠他国。清朝廷由于特别喜爱普洱 茶,規定每年需上繳貢茶6萬6千斤。在普洱 府治所在地甯洱鎮,官府專門設有茶廠、茶局,統管茶葉的精工制作和上貢朝廷。普洱 茶上貢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負責組織的。在進貢清宮茶葉中,來自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的大葉種茶與各地進貢的小葉種茶相比,茶葉、茶性大不相同。其茶味特別濃厚,助消化能力特別強,性溫味香,有醫療保健作用,這些特點,特別適合遊牧出身、肉食爲主的滿清朝廷皇親國戚的需要。于是,普洱 茶系列中的"女兒茶"、"團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將相的鍾愛,一時間,宮中以飲普洱 茶爲時尚,有的泡飲,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間仿效,普洱 茶在清朝時聲譽人震。《紅樓夢》有賈寶玉喝女兒茶助消化的描寫。《宮女談往錄》(金易沈義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後喜喝普洱 茶:"老太後進屋坐在條山坑的東邊。敬茶的先進上一盞普洱 茶,圖它又暖以能解油膩"。
在西雙版納,無論是愛尼人的土鍋茶、蒸茶、傣族的竹筒香茶;還是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以及基諾族的涼拌茶,彜族(香堂)的火焯茶等土風茶藝,都毫無例外地有著治病養生的諸多功能。
普洱 茶進貢朝廷,至遲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雲貴總督鄂爾泰推行"改土歸流"時應已歲貢。3年後設置"普洱 府治",控制普洱 茶購銷權利,同時推行''歲進上用茶芽制'',選最好的普洱 茶進貢朝廷,以圖博得皇帝的歡心。並曾得到皇帝多次賜匾,"朝天貢端"就是當時所賜。
清朝廷喜愛普洱 茶,就像末代皇帝溥儀對作家老舍所言:"普洱 茶是皇室成員的寵物,擁有普洱 茶是皇室成員的顯貴標志",還說:皇室成員的飲茶習慣一般是''夏喝龍井,冬喝普洱 ''。在進貢京師的普洱 茶中,極品名叫"金瓜貢茶"。《普洱 茶》一書記述:"金瓜貢茶乃是采用西雙版納倚邦茶山之茶所制。在杭州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還有實物,已被視爲"國寶"。1963年,故宮清理清宮貢茶,獲兩噸多,其中就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長時間達150年以上的普洱 茶。有團茶(砣茶)、女兒茶、茶膏等品種,還有普洱 茶精品''人頭茶''(人頭形狀的茶團)1個,重約5斤,形狀完整,色澤鮮明。
清朝廷收納的普洱 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爲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 茶和普洱 茶膏。西雙版納曆代封建首領也把普茶視爲珍貴之物。據《泐史》記載:"明朝隆慶六年(公元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