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的“野蠻”情結
llip;!?
表面上看,龍井與普洱 茶的區別在于,一個是中原文化的産物,一個是邊地文化的産物,在社會與文化急劇變革的年代,邊緣部分首先被離心力抛出了,這個力學原理似乎很多人都能接受。
但更本質的原因在于,浙江人不僅把龍井作成了品牌,並且占據了更爲廣泛的市場;雲南人雖然也把普洱 茶做成了品牌,但卻沒有及時占領更爲廣泛的大衆消費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說,清代的雲南普洱 茶是一個“事業型品牌”,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品牌――雲南人在經商能力上輸給了浙江人!
晚清和民國,是一個官商一體的社會。但浙江人崇商,其江浙財團甚至一度左右中國的政治;而雲南人崇官、忠心耿耿,其結果卻是城頭變換大王旗,官反而成了這個社會最靠不住的東西――所以雲南的普洱 茶倒了!
抗日戰爭時期,雲南普洱 茶是當時中國重要的國際交換物資,其價值可裝備國民黨軍隊數十個甲種師,但雲南人沒有抓住這個機遇進行普洱 茶的國際化宣傳,一俟戰爭結束,一場小小的瘟疫,就使普洱 茶的短暫輝煌煙消雲散。
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之初,雲南普洱 茶再次成爲重要出口物資,但這一次更慘,我們幾乎是在單純出口茶葉原料,深厚的普洱 茶文化被徹底割斷了,茶價之低廉令人詫異。有現代普洱 茶創始人之譽的吳啓英女士,她的名字幾乎是在30年後才被世人所知的(並且這位大師逝世前屬于社會上的低收入人群),這是普洱 茶的光榮,也是普洱 茶的悲劇!
而在同樣的曆史進程中,産量低于普洱 茶的西湖龍井,並沒有因爲戰亂而消失,也沒有因爲繁重的出口任務而令國人遺忘。連抗美援朝電影《英雄兒女》的台詞裏,都有西湖龍井。
北京人有一句老話叫做: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光練不說是傻把式。浙江人不是假把式;雲南人卻屢屢充當傻把式……!
三、爲“野蠻”平反!
雲南普洱 茶産自中國邊地,它不是野蠻文化的産物,但確有揮之不去的“野蠻”情結!
筆者這裏所說的“野蠻”,是相對于正統的中國封建文化或西方貴族文化而言,在令人窒息的封建中世紀,或許正是這種野蠻,才孕育了人類可持續的生機。但是在人類文化急劇變革的時期,野蠻往往又成了落後的同意語,雲南普洱 茶就是這樣的典型。
在唐代,雲南普洱 茶以其清新、村野的品格,沖擊著中原地區的士大夫文化;在清代,雲南普洱 茶亦如新疆的香妃一般,以其清麗、野性的品格,沖擊這灰悶中的紫禁城;在當代,雲南普洱 茶和中國人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同步……。
雲南普洱 茶文化的每一個高潮,都意味著一次對于中國正統文化的沖擊!而這種文化沖擊永遠是剛柔相濟的、非暴力的,正如乾隆與香妃的愛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