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發展時期:明代
2017-01-28
来源:网络
关注: 7714次
普洱茶的發展時期:明代
雲南普洱 茶的發展時期是明 代,當時有名的茶爲昆明 太華茶、大理感通寺茶和灣甸茶。大路茶有永甯“剪刀粗茶”,車裏“普茶”和烏蒙的“烏蒙茶”。當時流通全省,銷量最大的當數“普茶”。據萬曆《雲南通志》載:“車裏之普耳,此處産茶,有車裏一頭目居之。”《滇略》中也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兩條關于普洱 茶的最早記載,對解讀普洱 茶名稱的由來和産地之爭有重要的意義。當時,普洱 茶內銷在天啓年間達到400擔左右。
清順治十八年,清政府同意達賴喇嘛的要求在北勝洲建立茶葉市場。清乾隆十三年,麗江府改土歸流後,清政府在麗江建立茶市,商人領引後赴普洱 府買茶販往“鶴慶州之中甸各番夷地方行銷”。其時,販茶入藏,每馱抽稅銀四錢五分,年解銀三百七十九兩五錢二分,相當于八百四十三馱。吐蕃對茶葉的大量需求,極大地刺激了雲南的茶葉生産。爲了規範市場,清政府規定雲南藏銷茶爲七子餅茶,每七圓爲一筒,重七兩四十九兩。每年注冊銷量爲3000擔。普洱 茶經過此後100多年的發展,到1825年前後已是“普洱 茶名遍天下”。
欢迎手机访问 茶葉網-手机版 (www.168t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