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那段普洱茶鮮爲人知的曆史
這次破冰之旅,揭開了易武三大老茶莊宋聘、同興及同慶神秘面紗,同時也將同昌黃記的老武將房等給曝光了,更點出許多當時作餅茶的老故事,而一條茶馬古道曆史的傳述及追尋,也逐漸被揭露及受到各界重視。
後來拍攝茶馬古道影集及茶馬古道進京北京,都是在這種曆史沖擊下成形。我爲“斷案碑”拓文,也成爲重要史料,因爲後來它不幸“斷裂成兩半”,‘十足的“斷”案碑。
當時的易武,實在是荒涼,兩條街,一條是老街,一條是讓主要幹道,一間小吃店,幾家雜貨店,幾乎無外人沓至,有著茶人胸懷的呂禮臻、何健等感慨萬千,他站在街頭遙望著黃沙滾滾的昔日老街、茶馬古道,心中許了一個願望,那就是重新恢複傳統七子餅茶的制作方式,讓易武有第二春。現在到易武逛覽,猶如普洱 茶風起雲湧般,已是相當繁榮,但您覺得很難想象,當初易武的模樣,當時落腳這個小鎮,晚上是沒電燈的,還要點燭火挑燈夜戰,洗澡更是只是利用三更半夜,穿著短褲,躲在古井邊,迅速以類似軍火戰鬥澡方式解決,生活及交通等不方便,比起現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只是,當時小鎮給我們這批南方客是熱情,是坦誠相見,所看到所拍攝的都是樸實的古老村莊模樣;如今,發達後,那種人情味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當初海峽兩岸茶人等共同爲重塑易武第二春的那種傻勁,也完全被抹煞的,有的是爭誰是領導流行的?爭誰是開強辟土的功臣?甚至誰做了第一塊傳統的元寶茶,都被扭曲掉,功利?名祿?自古以來,恐怕都是如此罷!一個曆史的偶然,成就了“普洱 茶”,但也來之不易,誠心的期待它再回複當初秉持的永續經營,那時曆史才會再記錄一筆,茶馬古道也會再馬鈴聲聲慢,一直吹響永遠的茶山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