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雲南鳳慶風雲(二)
曆史·鳳慶風雲(二)
鳳山茶過去是實業團開發管理,也就是說是縣裏的公産。由于公産管理存在諸多弊病,縣政府決定,將鳳山茶園分成十幾個小的區域,采用招標方式,由民間租種,管理。建設科負責監督指導。在鳳山茶園和市場需求旺盛的帶領下,“二十年前至荒山小嶺,無不栽茶,而青蔥成林矣。清明春尖茂發,鄉民爭相競購,白芽雀舌,價甚昂焉。”
那時順甯本地的制茶種類主要是曬青散茶、100余克的小餅茶和茶磚。曬青散茶主要提供給下關的茶莊做沱茶,小餅茶供給維西傈僳族同胞,茶磚則是本地的高檔産品,專爲送禮、饋贈之用。雲南中國茶葉公司的加入,才使鳳慶成爲雲南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紅茶産區。
1938年,成立不久的中國茶葉公司因抗戰軍興,東南茶葉産區大多淪爲戰區,被迫開辟西南茶區。9月20日,他們委派專員鄭鶴春、技師馮紹裘乘中航飛機到昆明調查滇省茶葉産銷狀況。他們考察了宜良的茶葉生産,並與建設廳官員以及雲南全省經濟委員會常委缪嘉銘、建設廳廳長張邦翰會面,商定了循滇緬公路去考察茶業的計劃。
10月13日,鄭鶴春、馮紹裘偕建設廳棉業處張祿處長及萬壽康先生,前往順甯(鳳慶)。是時,順甯已是秋季,清末種植的大葉種茶樹已高達丈余。看著這些未經台刈、自然生長、白毫濃密、葉大芽長的茶樹,馮紹裘很是好奇。他在鳳山茶園采摘一芽兩葉的鮮葉十多斤,分別制成紅綠茶各一斤多。馮紹裘對這兩個茶的評價是:紅茶——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桔紅,香味濃郁,是國內其他省小葉種紅茶所未見。綠茶——滿盤銀色白毫,湯色黃綠清亮,葉底嫩綠有光,香味鮮濃清爽,亦爲國內綠茶所稀有。
這兩斤鳳慶茶,間接促進了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公司的正式成立。
1939年,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順甯實驗茶廠(鳳慶茶廠的前身,以下簡稱順甯茶廠)開始建設。在緊張的基礎建設的同時,他們于六月生産了少量紅綠茶,和宜良制茶所的紅綠茶樣一起寄往香港,請中外茶師品評。
香港的怡和、錦隆以及倫敦的CHARLESHOPE父子公司、HARRISONKINGANDIRRIN公司、JARDINEMATHEMSON公司等均認爲:順甯茶比較優秀,但CHARLESHOPE的茶師認爲茶梗比較明顯,葉底稍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