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氣息自然
茶學專家對茶葉的分類,一般以茶葉色澤的綠、黃、黑、白、青、紅分爲六大類。普洱 茶曾一度被歸類到黑茶類,理由是普洱 茶屬于後發酵茶。然而,普洱 茶的加工與黑茶的加工有質的區別。黑茶加工的初級原料是中小葉種,且從鮮葉加工至成品是連續完成的。普洱 茶則不同,其原料是大葉種加工的曬青綠茶,適度潮水渥堆及微生物自然接種是品質形成的關鍵環節。普洱 茶品質的形成除茶樹品種外,光化學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也會産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普洱 茶被獨立歸爲一類,與綠茶、烏龍茶、紅茶合並爲四大茶類。普洱 茶因其加工特點與品飲風格上的獨特性而獨樹一幟。
普洱 茶不僅年代久遠,而且帶有濃烈的自然氣息。傳統普洱 茶享大葉種茶優勢,受雨露恩澤,承陽光照射,長良地山川,得古樸自然之先。當年清朝統治將普洱 茶定爲貢茶,贊賞的也是普洱 茶性溫氣和、消食解膩、毫不矯揉造作的自然。普洱 茶的自然還體現在它是“有生命的古董”。茶葉一般來說都要喝新鮮的,但普洱 茶是茶葉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茶葉,它可以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氣中持續發酵,時間越長內香及活力越發顯露,真正展現出普洱 茶自然的真實性。了解普洱 茶的自然,必須認識普洱 茶的“幹倉”和“濕倉之分”,同時認識普洱 茶的後發酵過程。
在學理上,普洱 茶後發酵的化學作用,就是茶葉內部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作用。這種氧化過程,會有三種作用情況:一是自動氧化作用;二是酶性氧化作用;三是曲菌氧化作用。雖然三種氧化作用的功效,會破壞多酚類化合物,使蘊味變淡、色澤轉暗,但是這三種氧化作用過程是直接影響普洱 茶的陳化速度、茶型外觀以及色澤品味的主要因素。在陳化過程中,氧化過程最慢的,是自動氧化作用;其次爲酶性氧化作用。氧化過程最快速的,是曲菌氧化作用。
根據初步了解,普洱 茶後發酵情形只有兩種:一是自動氧化和酶性氧化作用,兩者混合進行;二是自動氧化、酶性氧化及曲菌氧化作用,三者混合進行。第一種兩者混合的後發酵過程,就是我們說的“幹倉”後發酵;第二種三者混合的後發酵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濕倉”後發酵。根據一般知識,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容易造成曲菌的生長。
這種會促進産生曲菌的環境,稱爲“濕倉”;相反的,空氣幹燥而曲菌無法産生的環境,稱爲“幹倉”。“幹倉後發酵”,對普洱 茶求木真性的保存最理想。所以,“幹倉”貯放最適合普洱 茶陳化的需要,是屬于自然陳化普洱 茶。“濕倉後發酵”,曲菌破壞了茶葉的組織纖維,改變了茶葉原有的本質,是屬于黴變陳化普洱 茶。
“濕倉普洱 茶”條索松脫、顔色暗淡、粗糙黑綠,從茶品中會發出一股黴味,茶湯是暗粟色,葉底顔色是暗粟色或已是黑色。“幹倉普洱 茶”條索結實、顔色鮮潤、油面光澤,充分表現了茶葉的活力感和自然,茶湯呈粟紅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