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再加工:掺香茶、花茶|中国綠茶的曆史(七)
几千年的曆史长河中,中国綠茶的發展,大致經曆了生煮羹飲、燒烤後煮飲、曬幹收藏、原始曬青、原始烘青、原始炒青、蒸青粗茶、蒸青末茶、蒸青散茶、蒸青餅茶、炒青和烘青散茶、摻香綠茶、窨花綠茶、直到近代千姿百態名優綠茶的産生。這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是曆代茶人不斷創新的結果。
綠茶的再加工——摻香茶、花茶
唐宋时就有了添加香料的茶,制造餅茶時,在搗碎的茶葉中往往加入龍腦、麝香等香料,然後壓制成餅茶。宋代蔡襄《茶錄》(1049~1053年)提到了茶加香料:“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
后来由此而演变产生了茉莉花茶和其他多種花茶。南宋施嶽《步月·茉莉》詞中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記述,該詞原注:“茉莉嶺表所産……此花四月開,直至桂花時尚有玩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
明代顾元庆《茶譜》(1541年)中有用橙皮窨茶和用蓮花含窨的記述:
“橙茶,把橙皮切爲細絲一斤,五斤好茶烘幹,入橙絲間和,用密麻布襯墊火箱,置茶于上,烘熱,淨棉被罨之二、三小時,隨用建連紙袋封裹,仍以被罨焙幹收用。”“蓮花茶,于日未出時,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略紮,令其經宿,次早摘花傾出,用連紙包茶焙幹。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如此者數次,取其焙幹收用,不勝香美。”
明代钱椿年《茶譜》(1539年)述及:“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现代窨制花茶的香花除了上述花種以外,還有白蘭、玳玳、桂花、珠蘭等。
直到现代,以綠茶爲素坯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珠蘭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等,已爲廣大飲茶愛好者所青睐。特別是華北、山東、四川一帶,對花茶向來情有獨鍾。清雅、濃郁的花香給人們帶來了愉悅的感官享受。
窨制花茶 綠茶的曆史
綠茶的再加工 綠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