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六堡茶品質的鑒別/彭慶中
2015-12-15
来源:网络
关注: 83091次
談談六堡茶品質的鑒別/彭慶中[页2-4]
多品嘗地道六堡茶
一些接触六堡茶不多的外地茶友,對六堡茶認知不深,常常問及該從何入手了解。筆者覺得,要了解六堡茶,非常關鍵的是要走對路,少走彎路,更不要走入誤區。
要了解六堡茶,要多喝多比較。想少走彎路、不走彎路,最好先不要一味追老茶陳茶。可從年份淺的六堡茶入手,選一些知名品牌、老牌子的六堡茶,這些茶品,從原料及工藝、口味都比較典型,特別是一些經廣大茶友“品鑒”推薦出來的一些經典編號,可作爲六堡茶的標杆和代表。
在品鉴、比较了某个厂家几个不同编号的六堡茶,感受其風格特點後,可以橫向地對比其他廠家不同風格的茶,然後挑選出一些有特點的、適合自己口味的六堡茶,將這些不同編號的六堡茶進行對比,感受其異同。
品茶,有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就是對比。
通过两者对泡对比,往往两者的优点缺点会一目了然,通过比较,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哪种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当然,初接触六堡茶的茶友未必能夠一下子辨別出孰優孰劣,也不必強調優劣,但起碼哪種口感適合自己,是可以得出結論的。適合自己的,便是好茶。
通过这样的比较,很快会发现一些口味风格适合自己的厂家。对古法六堡茶也是如此,將不同“山頭”、區域的六堡茶進行對泡比較,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其中,確保原料必須是原種六堡茶,這點尤爲重要。
然后,就到了了解六堡茶的第二個關鍵點——多交流。
多了解六堡茶制程及原料
品茶需要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獲知他人對同一泡茶的看法,也可以通過一些資深茶友對這道茶的原料、工藝、存儲等方面的分析,學到更多的東西。但需要注意,先別忙著對他人品鑒看法全盤接收,最好是多找些六堡茶書籍資料,通過多學習多品嘗,掌握一定的六堡茶原料、工藝知識,去分析判斷茶友所評所判的准確度。
有茶友覺得,作爲消費者,知道這麽多原料、工藝知識,是沒有用的,品茶無需知道這些,筆者覺得並非如此。品鑒,分作“品”和“鑒”兩大方面。“品”茶,固然更著重于“品”茶湯的茶色、茶香、茶味,但形成這種茶色茶香茶味的原料、工藝因素是什麽?爲什麽會制作出這種自己喜歡的茶味茶香?如果通過“鑒”這部分的分析,懂得多一些六堡茶的各種香、味、色和工藝原料之間大致的關系,是有利于尋找自己喜歡的六堡茶類型的。這豐富多彩而隱藏著的內在聯系,往往是構成六堡茶文化精彩與深邃的一部分。
通过书籍资料和茶友交流,了解一點影響六堡茶品質的因素,有如茶树品种,种植地势、小环境氣候、栽培管理、加工工艺、后期陳化存放等等,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六堡茶的最終成品品質,而了解這些因素之間的權重和彼此關系,以及這些因素在每款六堡茶的個性特點中起到的作用、懂得六堡茶區內各個“山頭”區域中茶的不同品質特征,會作爲六堡茶文化中多姿多彩的一個部分,作爲一個永恒的話題,被六堡茶友們品茶而論之,也大大地豐富著六堡茶品鑒的內涵。
建立正確的年份坐標
在多品尝年份确定的近年六堡茶,對六堡茶有了一定認識,也了解一些六堡茶工藝、原料的各時期的特征後,便可以逐步地開始了解老茶,毕竟,越陳越佳是六堡茶的魅力所在。
要买到真正的老茶,你先得學會鑒別老茶。
懂得判断一款老六堡的年份,首先,你必须喝过真正的陳茶。這並不矛盾,因爲你可以“蹭”喝,可以找一些信得過的朋友幫你選一些老茶“標杆”。喝到一些年份可靠的老茶在心中作爲“標杆”,感受其色、香、味隨著時間流逝而産生的變化,體會舊茶老茶的茶氣茶韻之妙。
老茶存世不多,幾十年的老茶更是可遇不可求。退一步說,數十年的難找,起碼,你應該喝過一些真正有十年八年的老茶,也喝过一些十多年的陳茶,細細體會一下真正老茶那种陳香,平和、从容、沉稳的陳与醇,也感受一下五年、十年、十多年之间有时间跨度的六堡茶變化,了解不同原料工藝的茶其湯色、茶味、茶香和口感上的差異,細細體會茶氣、茶韵在不同存储年份的差异变化,这点尤其重要,因为,只有你建立正確的年份坐標,懂得怎么“辨伪”之后,你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老六堡茶。
要注意甄別虛假資訊
近日与茶友一起品茶,也有幾位都說起網上竟然有多篇諸如《如何鑒別六堡茶的品質》《怎樣辨別六堡茶的品質好壞?》《如何鑒別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常見的六堡茶真僞鑒定方法》爲題等的文章裏面,開篇即是“六堡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以熟茶爲主”等等錯誤的說法(事實上,按現有六堡茶標准而言,六堡茶並沒有生茶熟茶的分类),而这些文章中,大篇幅盗用了笔者发表的《辨别陳年六堡茶之真僞》、《辨僞斷代鑒“六堡”》等文的內容,卻又混入了不少錯誤的說法,如文內有“假冒的六堡茶在加工過程中很多沒有經過殺青處理,而是將采摘回來的茶葉隨便放在太陽下曬幹”等句讓人哭笑不得,這明顯是缺乏制茶常識的錯誤說法。事實上,稍有制茶常識的茶友都知道,無論哪種茶,殺青是需要的,不然,茶叶在空氣中会迅速红变,即使是“晒太阳”著称的晒青工艺的生普,也必须先经过铁锅或滚筒杀青,之后才进行晒青的干燥工艺的。而即使是传统六堡茶的老茶婆,也是有殺青工藝的。
笔者网络上搜寻所见,这类冠以“六堡茶選購知識”的文章中穿插一些廣告私貨的網文還有很多,會産生一定的誤導作用,筆者建議茶友們品茶之余,不妨多了解一些六堡茶基礎知識,學會甄別網文茶知識的真假。

談談六堡茶品質鑒別
是很不嚴謹很不科學的。
而且,接下来的一句“六堡茶、方包茶應具松煙香”就很有問題了,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有松煙香,而且,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和消費群體取向和市場趨勢,有松煙香的六堡茶已經不是當今主流,更不應作爲審評的標准注明“應具松煙香”。
遵循黑茶的審評方法,在以往的審評中,因爲沒有列出,評委們都沒有特別關注到六堡茶所獨有的品種香——槟榔香,更別說六堡茶還有其他的木香、藤香、瑤香等細小分類和各種香氣強弱輕重的特點了。竊以爲,這是很不客觀的,也是對規範和促進六堡茶産業發展不利的。
固然,對六堡茶的香氣“要求”不多,是有曆史上用以出口創彙品質需求的原因。但時至今日,隨著市場的增大和市場上六堡茶品類的逐步豐富,我們的有關部門應該制定出一套更適合六堡茶審評的規範方法,當然,也可以是行業協會牽頭制定的地方性審評方法,與時俱進,更准確更客觀地對六堡茶進行品鑒審評,並引導六堡茶多品類開發和研究。也有利于將六堡茶的“槟榔香”等特點作爲賣點,推廣市場。
多品嘗地道六堡茶
一些接触六堡茶不多的外地茶友,對六堡茶認知不深,常常問及該從何入手了解。筆者覺得,要了解六堡茶,非常關鍵的是要走對路,少走彎路,更不要走入誤區。
要了解六堡茶,要多喝多比較。想少走彎路、不走彎路,最好先不要一味追老茶陳茶。可從年份淺的六堡茶入手,選一些知名品牌、老牌子的六堡茶,這些茶品,從原料及工藝、口味都比較典型,特別是一些經廣大茶友“品鑒”推薦出來的一些經典編號,可作爲六堡茶的標杆和代表。
在品鉴、比较了某个厂家几个不同编号的六堡茶,感受其風格特點後,可以橫向地對比其他廠家不同風格的茶,然後挑選出一些有特點的、適合自己口味的六堡茶,將這些不同編號的六堡茶進行對比,感受其異同。
品茶,有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就是對比。
通过两者对泡对比,往往两者的优点缺点会一目了然,通过比较,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哪种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当然,初接触六堡茶的茶友未必能夠一下子辨別出孰優孰劣,也不必強調優劣,但起碼哪種口感適合自己,是可以得出結論的。適合自己的,便是好茶。
通过这样的比较,很快会发现一些口味风格适合自己的厂家。对古法六堡茶也是如此,將不同“山頭”、區域的六堡茶進行對泡比較,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其中,確保原料必須是原種六堡茶,這點尤爲重要。
然后,就到了了解六堡茶的第二個關鍵點——多交流。
多了解六堡茶制程及原料
品茶需要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獲知他人對同一泡茶的看法,也可以通過一些資深茶友對這道茶的原料、工藝、存儲等方面的分析,學到更多的東西。但需要注意,先別忙著對他人品鑒看法全盤接收,最好是多找些六堡茶書籍資料,通過多學習多品嘗,掌握一定的六堡茶原料、工藝知識,去分析判斷茶友所評所判的准確度。
有茶友覺得,作爲消費者,知道這麽多原料、工藝知識,是沒有用的,品茶無需知道這些,筆者覺得並非如此。品鑒,分作“品”和“鑒”兩大方面。“品”茶,固然更著重于“品”茶湯的茶色、茶香、茶味,但形成這種茶色茶香茶味的原料、工藝因素是什麽?爲什麽會制作出這種自己喜歡的茶味茶香?如果通過“鑒”這部分的分析,懂得多一些六堡茶的各種香、味、色和工藝原料之間大致的關系,是有利于尋找自己喜歡的六堡茶類型的。這豐富多彩而隱藏著的內在聯系,往往是構成六堡茶文化精彩與深邃的一部分。
通过书籍资料和茶友交流,了解一點影響六堡茶品質的因素,有如茶树品种,种植地势、小环境氣候、栽培管理、加工工艺、后期陳化存放等等,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六堡茶的最終成品品質,而了解這些因素之間的權重和彼此關系,以及這些因素在每款六堡茶的個性特點中起到的作用、懂得六堡茶區內各個“山頭”區域中茶的不同品質特征,會作爲六堡茶文化中多姿多彩的一個部分,作爲一個永恒的話題,被六堡茶友們品茶而論之,也大大地豐富著六堡茶品鑒的內涵。
建立正確的年份坐標
在多品尝年份确定的近年六堡茶,對六堡茶有了一定認識,也了解一些六堡茶工藝、原料的各時期的特征後,便可以逐步地開始了解老茶,毕竟,越陳越佳是六堡茶的魅力所在。
要买到真正的老茶,你先得學會鑒別老茶。
懂得判断一款老六堡的年份,首先,你必须喝过真正的陳茶。這並不矛盾,因爲你可以“蹭”喝,可以找一些信得過的朋友幫你選一些老茶“標杆”。喝到一些年份可靠的老茶在心中作爲“標杆”,感受其色、香、味隨著時間流逝而産生的變化,體會舊茶老茶的茶氣茶韻之妙。
老茶存世不多,幾十年的老茶更是可遇不可求。退一步說,數十年的難找,起碼,你應該喝過一些真正有十年八年的老茶,也喝过一些十多年的陳茶,細細體會一下真正老茶那种陳香,平和、从容、沉稳的陳与醇,也感受一下五年、十年、十多年之间有时间跨度的六堡茶變化,了解不同原料工藝的茶其湯色、茶味、茶香和口感上的差異,細細體會茶氣、茶韵在不同存储年份的差异变化,这点尤其重要,因为,只有你建立正確的年份坐標,懂得怎么“辨伪”之后,你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老六堡茶。
要注意甄別虛假資訊
近日与茶友一起品茶,也有幾位都說起網上竟然有多篇諸如《如何鑒別六堡茶的品質》《怎樣辨別六堡茶的品質好壞?》《如何鑒別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常見的六堡茶真僞鑒定方法》爲題等的文章裏面,開篇即是“六堡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以熟茶爲主”等等錯誤的說法(事實上,按現有六堡茶標准而言,六堡茶並沒有生茶熟茶的分类),而这些文章中,大篇幅盗用了笔者发表的《辨别陳年六堡茶之真僞》、《辨僞斷代鑒“六堡”》等文的內容,卻又混入了不少錯誤的說法,如文內有“假冒的六堡茶在加工過程中很多沒有經過殺青處理,而是將采摘回來的茶葉隨便放在太陽下曬幹”等句讓人哭笑不得,這明顯是缺乏制茶常識的錯誤說法。事實上,稍有制茶常識的茶友都知道,無論哪種茶,殺青是需要的,不然,茶叶在空氣中会迅速红变,即使是“晒太阳”著称的晒青工艺的生普,也必须先经过铁锅或滚筒杀青,之后才进行晒青的干燥工艺的。而即使是传统六堡茶的老茶婆,也是有殺青工藝的。
笔者网络上搜寻所见,这类冠以“六堡茶選購知識”的文章中穿插一些廣告私貨的網文還有很多,會産生一定的誤導作用,筆者建議茶友們品茶之余,不妨多了解一些六堡茶基礎知識,學會甄別網文茶知識的真假。

談談六堡茶品質鑒別
更多相關:六堡茶品質的鑒別
欢迎手机访问 茶葉網-手机版 (www.168t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