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雲霧茶|湖南名茶
南嶽雲霧茶産于湖南省中部的南嶽衡山。衡山巍峨秀麗,共有72座山峰,逶迤綿延800余華裏。這裏古木參天,翠竹灌林,山巅峪谷終年雲霧缭繞,茶树生长茂盛。这里所产的南嶽雲霧茶造型优美,香味浓郁甘醇,久享盛名,早在唐代,已被列为贡品。南嶽雲霧茶形狀獨特,其葉尖且長,狀似劍,以開水泡之,尖子朝上,葉瓣斜展如旗,顔色鮮綠,沈于水底,恰似玉花璀璨、風姿多彩。尤其是那股濃郁的清香,沁人心脾、甜潤醉人﹔甜、辛、酸、苦皆有之,又令人回味良久。
茶葉簡介
“名山名水出名茶”。南嶽衡山特産雲霧茶,久负盛名。「南嶽雲霧」高山茶滋味醇厚,香氣濃郁,純而不淡,濃而不澀,經多次泡飲後,仍然湯色清澈、回味無窮。
一提起南嶽茶,便令人想到南嶽祝融峰、喜陽峰和金簡峰形成的峽谷禹王城裏的雲霧茶,便令人想到那一畦畦,一層層,一堆堆的肥嫩香甜的綠雲。薄霧連著綠雲,意和我眼前剛泡好的一杯濃茶所升騰起的白色水氣缭繞和融合在一起了。人的思緒也不免悠然遠翥。
南嶽山的茶,曆來以廣濟寺的雲霧茶最有名,以石廪茶開發的最早(在今五工區到方廣一帶)。因爲廣濟寺和石廪峰一帶,山高都在900米以上,一年有好幾個月雲霧迷蒙,雷雨也不少,所以空氣濕潤,又多雷雨形成的氮素,而山深林密,土壤裏腐植質多,所以長出的野茶和開墾出的園茶(或稱家茶),都長得鮮嫩翠肥,經過茶民們的加工,真是濃香繞梁,三日不散。
制茶工藝
南嶽雲霧茶的制茶工藝分为杀青、清风、初揉、初干、整形、提毫、摊凉和烘焙八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杀青是奠定南嶽雲霧茶品质的关键,操作难度极大。当地人们对这一工序的操作者尊称为 “炒手”。鲜叶下锅啪啪作响,锅温 130℃左右,“炒手”徒手翻炒,神态自如,操作甚熟,这种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
生長環境
「南嶽雲霧」高山茶一般種植在海拔800~1000公尺的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峰等地,其中以廣濟寺的毗陵茶最有名。毗陵茶因毗陵洞而得名。廣濟寺位于衡山五大峰之一的石廪峰下,四面環山,古木參天,流水潺潺,常年多霧,霧期多在240天以上。這裏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豐富的有機質,爲山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
禹王城坡地上的茶園群峰緊束的禹王城峽谷中,此地突然開豁,出現了一片平坡,坡上一層一層,一畦一畦,一望無際地植滿了綠茸茸又密又嫩的茶樹。如果你來的時候正是初夏,清明久過,雨絲風片,撲面不寒,高山上正是摘制第一班雲霧新茶的時候,茶園裏一片片翠袖青裙,一陣陣銀鈴樣的笑語,夾雜著嘹亮而高吭的山歌,偶爾,早霞又把一片金色灑在茶林上,五彩斑斓,生意盎然,這裏竟把春光留住了。你或許會稱道我那句“四月莺飛逐早霞”的詩是一種藝術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