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比較探討|茶道文化
中日茶道比較探討
摘 要:茶道發源于中國,中國茶道興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後,中國茶道傳入日本、朝鮮,獲得了新的發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卻對作爲日、韓茶道的源頭、具有一千多年曆史的中國茶道知之甚少。因此,從中日茶道精神的異同來了解中日茶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茶道;茶禅一體;茶道精神;茶文化
中圖分類號:TS9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1022502
談到茶道,世人皆會想到日本,其實中國才是茶的故鄉,飲茶、吃茶的習俗很早就産生了。茶道屬于東方文化,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
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盡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那麽,什麽是茶道呢?我們先從日本的茶道談起。
日本茶道是高度儀式化的飲茶生活,其目的是在飲茶中體味人生。它是在清幽而素雅的茶室中進行的。茶室一般是由竹木或蘆草編成,側有水屋,室內有插花。進室前要淨手脫鞋,膝行弓腰入室以表示潔淨與謙遜。
茶道由主人主持,恭謹地跪在榻榻米上,一一向來客敬茶(其儀式十分繁缛)。其飲茶方式基本是宋代上層社會流行的“點茶”(將茶餅碾成茶末,注入茶碗,用沸水高沖,激起泡沫,用茶筅擊打)。茶具包括茶碾、煮水的茶釜、貯茶的茶罐、舀茶末的茶勺、擊打茶湯的茶筅、品飲的茶碗、盛水的水注、清洗茶具的水翻等。
由此可見,日本茶道大概是飲料中最複雜的方式。要進行一次日本茶會,一座合乎規矩的花園別墅是不可少的,參加茶會能吃到三碗米飯、一碗鍋巴泡飯、一盤涼拌菜、兩個炖肉丸子、三段烤魚、一堆腌蘿蔔塊、一些鹹菜、幾個蘑菇、少許海味、三碗大醬湯和一碗清湯、一道甜點、還有二兩清酒,然後還可以去參觀花園,並且特意去廁所看看,但絕對不能在廁所裏解決個人問題。
这些活动要花去四小时的时间,而整个茶會裏可喝到兩次約一百毫升的茶水。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只手、先邁哪只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裏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來個流派。十六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代茶道是經過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爲現在的樣子。
日本茶道形成之後,不僅確立一套嚴格的規範,而且追求在這些規範的儀式中領會人的本心和本真,追求通過茶道精神以擺脫人生物質的束縛,從而達到“和、敬、清、寂”的境界。日本學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爲“和、敬、清、寂”。茶爲茶道的四谛、四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