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尋訪茶道|韓國茶道
賢真告訴我,爲了紀念草衣,每年5月寺廟會舉辦紀念儀式,用當地的茶敬奉禅師,而且這時候,周圍的茶農和韓國的很多與茶有關的人們會來到這裏,用他們自己做的茶去供奉,這種儀式已經有200年沒有間斷了。
下山的時候,賢真特意帶我們去看他們的炒茶棚,環境非常簡陋,裏面只有三口鍋,但是並不便宜,尤其是中間新添的自動化青銅炒鍋,需要300萬左右的韓幣(約合人民幣1.74萬元),每次所炒的茶量也比較多。只有1500斤茶葉的總産量,卻要花這麽昂貴的價格去買炒鍋?不過賢真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他的神態又恢複到最初的模樣,精明強幹。
離開大興寺,依舊對韓國的茶道處于半理解狀態,盡管在木頭長廊裏喝茶,讓人覺得精神清爽,但是,喝茶僅僅就爲清爽?尤其是在寺廟之中,盡管人人都強調茶與修行的關系,可是誰也沒能說清楚,即使是道行頗深的性坡老和尚。
直到見到雙溪寺的碩雲法師,這個問題還盤旋在我的腦海裏,並且見面就提了出來。雙溪寺位于韓國著名的茶山智異山的山脈之中,驅車前往的路上,一直有蟾津江相伴,兩岸沿途皆是櫻花樹,異常美麗,這條江一直流入海洋,所以韓國最著名的茶葉産區其實靠近海邊,這和中國北方的茶葉産區山東有幾分相似。
我們坐在雙溪寺的客堂之中,碩雲拿出了今年的新茶招待我們,這是方丈特殊批准給他招待我們的,所以他泡得格外小心。雙溪寺的綠茶産量,並不比大興寺多,茶葉價格很是高昂,泡出來的新鮮綠茶,同樣是淡,但是有點陽光的味道,和中國的崂山綠茶有點相似的口感,想想也對,兩個區域在緯度上相近,自然環境也相去無幾。
但是,這種綠茶,還是地道的韓國制作法,也就是說,用380攝氏度的高溫殺青三遍,之後再用210攝氏度的高溫再殺青六遍,這種高溫之下,出現了一種滋味淡薄,但是確實清香回甘的綠茶,這種散淡的綠茶,喝起來也並不用特別拘束,倒真是一種適合在自然情景中享受的茶湯。
之前他也在草衣禅師待過的大興寺待過,現在雙溪寺修行,等于待過韓國兩處重要的與茶有關的寺廟。他向我們介紹雙溪寺,原來這裏與中國淵源很深,公元832年,在中國待了26年的朝鮮的真鑒禅師回到家鄉,從中國帶回來茶樹的種子,在這裏播種,這裏在當年還參照中國做過餅茶。當然,現在都已經成爲過往,如今這裏只生産野生綠茶,已經成爲韓國著名的茶产地。另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故事是,这个寺庙有藏有六祖慧能的头颅的金堂,听到后者,我瞪大了眼睛,但是硕云又重复告诉我,韩国历史上有几本书都这样记载,不过他后来又加上了“据说”二字。 显然这个传说表现了寺庙与中国的渊源。确实,双溪寺与中国交流颇多,比如他们寺庙是最早把赵州和尚的“吃茶去”幾個字奉爲修行法則的韓國寺廟,僧人們堅定不移地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