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之石昆牧訪談|茶人
最多的,那麽它的可變性很大。
找一饼好茶不如找一個好人
《普洱》杂志:您觉得普通消费者怎样了解和选择普洱茶?
石昆牧 :你要找一餅好茶,倒不如先找一個好人。你找一個你信得過的人,比如一個誠信的茶商,或者一個人品比較好的懂茶的人,然後再了解他所喝的茶,人品好,他會推薦他喜歡或認爲好的茶品給你。如果是自己摸索,那麽難度太大。還有就是通過閱讀來接受一些正確的信息,不過我發現內地很多人喝茶,是不看茶書的。
《普洱》杂志:您写过一本《经典普洱》,这里的“经典”二字,是不是表明您想说清楚与普洱茶有關的一些基本常識?
石昆牧 :《經典普洱》是我2001年到2003年的文集,補充了2004年的兩篇。2005年的2月出版,這裏的經典,是說普洱茶是一種很經典的茶品。現在發現書裏還有一些錯誤,以後再版的時候會做修正。我從開始喝普洱茶到2001年以前,可以說接受到的普洱茶的信息,70%都是錯誤的。當時接觸大陸很少,拿到有關普洱茶和相關的書籍都不多,都是從香港和一些茶商那裏得到一些很模糊的概念,從2001年開始我從史料上發現,自己過去的普洱茶知識,事實上不是那麽回事。那麽,以後還要不斷修正現在所了解到的普洱茶的知識。
我下个月会出版《经典普洱的名词释义》,那个才是最基本的,是关于普洱茶的一些專業用語的解釋。
“目前这个市场还比较畸形”
《普洱》杂志:您觉得普洱茶的品牌如何創建?
石昆牧 :現在一些雲南茶葉廠家,有不錯的品牌,但是産品的品質不行,反而是有一些小作坊,産品品質不錯,但是又沒有自己的品牌,品牌與品質現在處在一個不對等的情況。市場貨,價格飚升很高的茶品,基本上都是炒作起來的,跟茶品本身的品質關系不大。真正好的茶品,因爲量少,很多人無法知道。所以,現在的普洱茶市場很畸形。
以後的普洱茶市場,我覺得市場貨會歸市場貨,品質好的普洱茶也會有自己的運作模式,最終成爲精致茶品。現在市場上70%的人不是在喝茶,而是在炒茶,他們要的是普洱茶背後的增值空間,真正喝茶的人只占30%。
云南茶人要有統一的口徑,爲普洱茶茶葉的方向做努力。不能排外。真正要做一些事情,拿出真正的實力。
《普洱》杂志:刚才您谈到普洱茶現在市場比較混亂,您怎麽看?
石昆牧 :現在普洱茶市場混亂,雲南、廣東、台灣、北京,無論商家還是專家,都各有各的說法。普洱茶目前市場混亂不是壞事,爲什麽以前沒有混亂?因爲以前沒有熱起來,沒有人要,沒有人重視。沒有經濟效益的時候,就沒有人去關注它。做品牌的也有,仿品牌的也有,很難說這是壞事情。現在普洱茶有利可圖,也被市場接受。混亂是普洱茶發展必經的階段,以後市場會越來越明,主流的觀點會被普及和接受。
要挖掘普洱茶的特色文化
《普洱》杂志:现在我们说说普洱茶的文化。
石昆牧 :普洱茶的文化是沒有文化。普洱茶沒有自己的品飲和茶藝,這全都來自烏龍茶那一套。普洱茶只有曆史的文化,你說大壺茶、烤茶,這些有文化嗎?這全都來自生活裏面的,接近“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層面,是一個解渴的茶,還沒有上升到品飲文化。普洱茶文化的架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要有傳媒、文化組織,系統地架構和推廣普洱茶的文化。從制作工藝、品鑒標准、茶藝來找它的文化。普洱茶的曆史文化,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普洱茶因爲沒有文化,所以價格相對其他茶品要低。文化提升上來,市場價格就能拉得起來。炒作出來的價格,大于産品實際品飲的價值。其他茶類炒作也很凶,但它們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在。龍井一斤幾千塊,上萬的都有。
《普洱》杂志:相比之下,您认为普洱茶的市場價格是比較低的,原因在于普洱茶的文化還沒有被很好地挖掘出來,那麽,您覺得普洱茶文化是什麽樣的文化?如何提升普洱茶的文化品質?
石昆牧 :文化是可以不斷地進行創造,要牽扯到茶餅的概念,不只是以前那種傳統的做法。從雲南一棵栽培型野生茶演變出各式各樣的茶餅市場,不是很單調的一個曬青,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很多問題。我的第三本書,寫茶區導遊還是寫普洱茶的制成與品質,還沒有最後確定。如果寫整個普洱茶的制作工藝,有一些問題存在,不知道該不該寫。如果寫茶區導遊,那麽我要耗費的經曆很大很大,這個跟一般旅遊圖書不一樣。比如寫易武茶山,別人一般會寫老房子、老工藝、曆史,沒啦。這個茶區的茶,它的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導致茶種與一般茶葉的區別。還有,它這個地方的傳統制作工藝,與別的地方也不同。必須要把當地的特色挖掘出來。
“普洱茶還不是我最大的專長”
《普洱》杂志:能不能描述一下您的生活状况?
石昆牧 :普洱茶並不是我的專長,我本身是學運動醫學的,大學畢業後在大學教了13年的運動醫學,去年4月辭職離開學校。我玩的東西很多,因爲家教嚴格,各式各樣的東西我都學過,包括煮飯、做菜、種花、種草、釣魚、下棋、橋牌、登山、潛水,這些都是我的興趣。籃球方面是半職業球員,保齡球也是國手這樣的身份。我對運動醫學和植物學的了解,可以說比對茶葉的了解還要多。我隨時可以轉向有機飲食行業。
目前雲南有一些領導和企業希望我做普洱茶茶藝方面的培訓,把我所學的東西傳播出去。我也不喜歡現在這麽跑來跑去,很累。我可能不會做茶商,把自己累的要死,但是我還是會跟茶打交道,但方式會不同。
《普洱》杂志:您说过“没有人在有生之年可以完全了解普洱茶”,想聽聽您的說法。
石昆牧 :普洱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陳化,我們現在能從市場上了解到的一些有曆史的普洱茶,都接近百年,那麽誰有百年的品茶的壽命?一般人很難活到100歲,更何況是喝100年?就算是100年之後,茶品還在繼續變化。就算是自己做的茶,也是如此,在你死後它還在變化。所以人不能在有生之年完全了解普洱茶。茶區茶種不同,口感不同;制成不同,口感不同;倉儲不同,口感也不同。這個每一個環節出現變化,結果就會不同。再有就是沖泡的器具不同,口感也不同。我們老家閩南人講,文章、風水和茶,沒有誰能夠完全懂。
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之石昆牧 訪談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