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之石昆牧訪談|茶人
本文系2006年《普洱》杂志对当选首届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的石昆牧 老師的專訪,文中內容時至今日仍具有相當現實意義。現特轉發分享與茶友。
普洱茶具六大茶類功能
《普洱》杂志:您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是在1983年,當時您對普洱茶的印象並不好,您第一次喝普洱茶,感覺如何?
石昆牧 :對,第一次喝普洱茶,印象很差,口感跟烏龍茶相比差距很大,所以跟一般的茶相比不是很喜歡。1986年是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剛好有同學在茶藝社,他叫我們喝茶,他喝茶的時間比較長。當時就在一個小鋪子裏面,那個賣茶的人也很自豪,因爲他本身是學佛的,又對氣感很敏感。當時台灣茶受農藥化肥的汙染比較重,他就以普洱茶作爲推廣的一個目標。事實上,他價格賣得很貴。我大學時每個月的生活費相當于900塊人民幣,而每餅茶賣到150甚至250塊,算是奢侈品了。當時我對普洱茶的感覺特別明顯,雖然口感不如鐵觀音,香氣不如綠茶,但是它的感受,是身體而不是口感上的。這改變了我對普洱茶的看法。終究還是年輕嘛,當時不懂,普洱茶需要時間來認識它。
第一次看见普洱茶,因爲暴露在空氣中,又黑乎乎的,感覺有點不幹淨,上面有灰塵啊什麽的,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衛生條件很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拿去檢驗,看有沒有微毒或生菌過量的問題。檢驗結果,普洱茶的確在生菌方面超標,但是只要經過80度以上的水溫沖泡,就會發現普洱茶裏面的生菌都會消失,也就是經過這樣的處理後,對人沒有什麽危害,完全沒有。
《普洱》杂志:您是学运动医学的,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说说普洱茶?
石昆牧 :普洱茶最大優勢在于它的保健功能,一般的茶以視覺、口感爲主,泡出來漂漂亮亮的,口感也很明確。普洱茶有六大茶類的所有功效,普洱茶的文化和底蘊都是很粗淺的,所有的沖泡、品鑒標准都來自烏龍茶和綠茶。普洱茶到現在還沒標准。現在都公認普洱茶必須要存放,那麽新茶的品鑒就沒有意義。我們必須了解陳化後的普洱茶真正的口感和價值在哪裏。陳化過後必須牽扯到倉儲環境和時間,10年的是不是一定比5年的要好?20年是不是一定比10年的好?這都是問號。倉儲環境是溫度、濕度、通風性、光線、壓力這幾個因素聯系在一起的,其中某一個要控制在哪一個範圍之內,這還沒有標准。現在喝普洱茶完全是靠個人的喜好,你喜歡就是喜歡,你覺得好就是好,沒有一個很嚴格的限制,當然基本的要求是口感清晰,沒有雜味,要衛生。普洱茶剛做好的時候像綠茶,制成上像青茶,幹倉存放過後15年以上像紅茶,渥堆發酵的像黑茶,普洱茶的制作過程中有一個焖的程序,這個時候的茶類似黃茶,普洱茶裏有個品種叫白毫,制成和口感又像白茶。普洱茶的內含物質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