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家冯绍裘与滇紅茶|茶人馮紹裘
。一切都很如意,兩個茶樣,看去一紅一綠,宛如一金一銀,使人不勝欣喜。紅茶樣: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豔發光,香味濃郁,爲國內其它省小葉種的紅茶所未見。綠茶樣:滿盤銀白毫,湯色黃綠清亮,葉底嫩綠有光,香味鮮濃清爽,亦爲國內綠茶所稀有。
冯绍裘把试制的红绿茶郵寄至香港茶市,行家認爲這兩種茶堪稱我國紅、綠茶中之上品。沿長江南北一帶地區都不産冬茶,而雲南順甯初冬季尚能生産這樣的高級紅、綠茶葉,誠屬可貴。經了解,雲南順甯一帶氣候溫暖,從不下雪,四季如春,土壤肥沃,茶樹生長旺盛,采摘期長,從三月初到十月底,一年九個月都有芽葉可采,量多質優,實爲大葉種優良茶區。十二月,馮紹裘回到昆明,將順甯茶區茶葉産銷情況和試制的紅綠茶樣品向舊中國雲南省經委彙報,取得解放前當地政府同意,由他和鄭鶴春先生具體負責籌建順甯實驗茶廠,並負責“滇紅”的試制生産和運銷工作。
建厂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基础,冯绍裘亲自带领从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聘技工,一是抓好举办培训班,积极培育制茶技術人員和技工,同時向茶農宣傳如何改制紅茶;二是征用土地五十余畝,臨時廠棚,趕制竹木器具投入生産,積極興建茶厂。顺宁地处山區,交通困难,百余里山路,只能靠骡马驮运,所以制茶機器設備和物資購運既難又慢。爲了爭取早日試制,馮紹裘在機器和動力設備沒有配齊安裝完畢的情況下,率領全體人員采取土法上馬,使用人力手推木質揉茶桶,腳踏烘茶機,竹編烘籠、烘茶等辦法,保證“新滇紅”試制工作順利開展。他每天第一個起床,最後一個入睡,車間是他的辦公室,每天他都在此用最長的時間,讓每一片茶葉都按照他的思路發酵、成品。1939年,第一批“新滇紅”約500擔終于試制成功,當時沒有木箱鋁罐。即用沱茶簍裝運香港,然後再改木箱鋁罐出口。
“滇紅”創制出來後,當時,擬定名爲“雲紅”意即安徽“祁紅”,湖南紅茶稱“湖紅”,故雲南所産紅茶亦可稱“雲紅”也,同時又想借天空早晚紅雲喻意其中,但舊中國雲南省茶葉公司方面提議用“滇紅”雅稱,即借雲南簡稱“滇”,又借得巍巍西山龍門瞰下秀麗的滇池一水,也別有妙處,則不違衆人之意,最終以“滇紅”定名。
1940年后,“滇红”大有发展,成为祖国茶史上的一朵燦爛的名茶之花。“滇紅”問世之後,國際市場上齊加贊賞,認爲外形內質都好,可與印、斯紅茶媲美。解放後,“滇紅”又進一步得到發展。1959年以後,滇紅特級功夫茶被國家定爲外交禮茶,指定由鳳慶茶廠獨家定型定量生産。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鳳慶生産的“滇紅功夫茶”金芽茶珍品還被作爲國禮,送給女王,滇紅再一次名噪海外。
如果说是凤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造就了茶葉,那麽將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