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是人生高境界|範增平
,制敵機先,打得頭破血流,卻不懂得謙虛爲懷,處處順讓的道理。宋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三)以小为大: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脚踏实地,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安于本份来做,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四)以假当真
人生是一个真真假假的过程,何时应当以「假」为「真」,何时应当以「真」为「假」,须凭智慧方能灵活运用。
【注解】:
1、老人茶是1970年代末,茶藝發展起來之前,一些在樹下、廟前、河邊等地,時常有三、五朋友聚集一起喝茶,尤其是老人或已經退休的人員以小茶壺、小茶杯泡茶品飲;因爲,絕大多數是老人們,所以社會上就稱這些以小茶壺、小茶杯泡茶品飲爲「老人茶」。
2、《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系本草学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在此以前如诗经、山海经,虽亦有关于药物的记载,但都不是药学专书,但由于年代久远,《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着作时期,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所称神农的名字,是后人的所假託。但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着,此已经是医学史界比较公认的结论。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地抄录增补而成。
本书共分三卷,载药三六五种(除去重複十八种,实数三四七种)按照药物功用,分成上、中、下三品,根据本书序例上所说:上品一二○为君,能补养、无毒,可以多服久服;中品一二○种,为臣,能治病补虚,无毒或有毒,斟酌使用;下品一二五种,为佐使,专主治病,能除寒热邪气破积聚,多毒,不可久服。其中所载药物,大部份切合实用,并记载病名一七○种,以及序例中关于用法、配伍、製剂、禁忌等的简要说明,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同时也奠定了我国药物的基础,后世医家,都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发展。原着已于唐代初年失传,现今流传的辑本有多种,其中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流行较广,森立之辑本考证较详。今有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複本。《神农本草经》与《神农本草》同一本书。
3、唐贞元二十一年(804年),日本派遣「入唐请益天台法华宗还学生」入唐,其中有一位日本佛教史上的着名人物,名叫最澄。最澄幼年出家,受戒之后,于临石城高雄寺讲天台教义。在此之前,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教义已传入日本,然却经典不全,致使思想不太系统,无法展开,最澄于国内讲天台教义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遂不畏艰辛,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最澄和尚 (767-822),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师,据传,805年带回中国的茶籽,種植于比睿山麓,在日吉神社旁邊,之後成爲日本最古的茶園。
4、 «百丈清规» 的原文已经不存,以 «百丈清规» 为范本而写作的 «禅苑清规»是宋代崇宁二年 (1103年) 宗赜所写,此书第一卷就有「赴茶湯之約」說明禅茶禮節,第五卷和第六卷詳論了茶的「點煎法」,此爲宋以後禅宗寺院之普遍的茶禅生活之一例。
5、嬉皮(HIPPIES),指的是50年代末出现的一批年轻人,以行爲乖僻、着装怪异的生活习性来表现他们的个性,以此公然反抗当时的道德,藉以表现自我,排斥固有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的人。到60年代末就出现了 HIPPY 即是今天我们所周知的“嬉皮”。
茶禅是人生高境界
範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