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茶席天地寬|茶席意境
茶席除了指鋪展開的席布,還是一個空間概念,指泡茶的這個空間。茶有很強的包容性,茶空間亦然。茶席可以很小,小到僅僅是一個托盤,一塊印花布;茶席也可以很大,以天地爲席,山水爲畫,天籁爲樂。茶席是泡茶的人對山水的模擬,對自然的刻畫,以及對心境的表達。
“我們可以減去精巧的茶匙,用一枝細竹或一支梅枝代替;可以用淡黃的手工棉紙包起茶品,減去描金的茶罐;減去繁花遍布的棉布,等待太陽在下午四點把樹枝投影在素淨的席面,在轉瞬即逝的光陰圖畫裏,體會一期一會心境。”擅長茶席設計藝術的王迎新老師對茶席做如是解。于我而言,參加茶會或者與朋友吃茶,不論茶多麽稀罕難得,茶器多麽精美昂貴,最吸引目光的是茶席。一方窄窄的茶席,盛放著杯盞碟匙、襯托著水石花草,那怕極素簡,還未泡上茶,就能烘托出一席幽幽的茶味。
因爲工作的原因,我拍過不少精美的茶席,從鏡頭的角度去觀察茶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內容。茶席和攝影還有天然的相似性,攝影的兩要素是構圖、光線,對應的茶席的要素就是茶器布局和色彩搭配。每次拍攝的時候,我都會注意觀察,這一席有什麽特色,它的重心在哪裏,主人要泡什麽茶,爲什麽要用這樣的器物搭配,選擇的花材又有什麽含義。有時候我會跟主人聊一聊天,了解一些茶器的故事,以及主人在布置時候的心情。
用心布置的茶席上是不會有多余的東西的,讀懂了每個物件出現的理由和擺放的位置,才能拍出好的茶席作品。只有抓住茶席的設計主題,才能找到最佳的拍攝角度,才能呈現主人的用心。
我非常喜歡拍細節,因爲茶席也是用細節打動人的。每一件器物都有獨特、動人的氣質,要展現他們的美,燈光非常重要。在茶會這樣不可控的條件下,不能隨意調整燈光,只能抓住最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展示茶席的魅力。
比如青瓷,在自然光照下,呈现的是青翠可爱的状态,在室内灯光的衬托下则散发出幽光。白瓷杯,透亮洁白;天目盏,浑厚内敛。盖碗,高贵端庄;紫砂壺,自然朴拙。席布的冷暖色调是非常重要的背景,与茶器必須非常協調。比如我剛參加的林谷芳老師的“茶與樂的對話”,其中有一席王迎新老師的指導設計的茶席,用的是玻璃盏,白瓷盏托, 盖碗中间部分也是玻璃,盖和托是白瓷,配的是梅花白瓷小茶罐和造型別致的玻璃公道杯,白白淨淨的膽瓶,斜倚著一支慵懶彎曲的綠色藤蔓植物。
整個茶席簡潔有致,清爽宜人。但拍攝的時候我卻犯難了,因爲沒有拍過玻璃茶具,而且背景比較雜亂,玻璃茶具抗幹擾性很差。後來找到角度拍了一組玻璃茶盞的照片,發現冷色調的席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玻璃茶器拍出來就是冷豔高貴的感覺,不但不顯得廉價,反而別有一番韻味,而且席布的烘托剛剛好,畫面的色調顯得統一完整,這也體現了茶人的別樣用心。如果不從鏡頭裏認真觀察,還真的不容易發現這些用心。
一方茶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