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簡介|茶葉種類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六大茶類之一,屬後發酵茶,主産區爲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較粗老,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撚、渥堆和幹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爲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邊茶)、雲南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陝西黑茶(茯茶)、安徽古黟黑茶。
簡介
黑茶是利用菌發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種茶葉,最初出現在西漢,源于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笥茶”——渠江皇家薄片,已有2300年曆史,是安化黑茶起源。[1]後出現于唐代103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制造過程中往往要堆積發酵較長時間,所以葉片大多呈現暗褐色,因此被人們稱爲黑茶,六大茶類之一,屬全發酵茶。主産區爲四川、雲南、湖北、湖南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較粗老,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撚、渥堆和幹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爲湖南黑茶,雅安藏茶(黑茶鼻祖),雲南黑茶(普洱茶)、陝西黑茶及湖北黑茶。
黑茶起源于四川省,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茶馬交易的茶是從綠茶開始的。當時茶馬交易茶的集散地爲四川雅安和陝西的漢中,由雅安出發人措馬馱抵達西藏至少有2~3個月的路程,當時由于沒有遮陽避雨的工具,雨天茶葉常被淋濕,天晴時茶又被曬幹,這種幹、濕互變過程使茶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導致了發酵,産生了品質完全不同于起運時的茶品,因此“黑茶是馬背上形成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久之,人們就在初制或精制過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就産生了黑茶。黑茶在中國的雲南、湖南、廣西、四川、湖北等地有加工生産。黑茶類産品普遍能夠長期保存,而且有越陳越香的品質。[3]
“黑茶”二字,最早見于明嘉慶三年(1524年)禦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僞,征悉黑茶。地産有限,仍第爲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後踩包之茶,具有發酵特征,實爲黑茶無疑。
藏茶是黑茶的鼻祖,也稱南路邊茶其制作工藝極爲複雜,經過32種古法制成,而且由于持續發酵的原因,所以極具收藏價值,她是古茶類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 四川省雅安市是藏茶的原产地, 黑茶鼻祖雅安藏茶已有1300年曆史。明代嘉靖年間,陝西泾陽商幫陸續來雅安投身邊茶行業。他們的資金雄厚、經商有道,從明到清先後創辦了10余家茶號,經營規模很快超過當地川幫,每年認“引”數額占雅安全部的三分之二,其中最有名、規模最大的是陝西“義興茶號”,從明代嘉靖25年開辦,到現代的義興茶號已有460多年的曆史,堪稱中國古代商界的一個奇迹。藏茶品之“紅、濃、陳、醇”。“紅”指茶湯色透紅,鮮活可愛;“濃”指茶味地道,飲用時爽口酣暢;“陳”指陳香味,且保存時間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