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简介|茶葉種類
烏龍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漢族特色的茶叶品类。烏龍茶是經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撚、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类。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爲“美容茶”、“ 健美茶”。烏龍茶爲中國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主要生産地區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
烏龍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爲著名的茶葉,曆史上介紹北苑茶産制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瓯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産茶。
《閩通志》載,唐末建安張廷晖雇工在鳳凰山開辟山地種茶,初爲研膏茶,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已産制龍鳳茶,宋真宗(998年)以後改造小團茶,成爲名揚天下的龍團鳳餅。當時任過福建轉運吏,監督制造貢茶的蔡襄,特別稱頌北苑茶,他在1051年寫的《茶錄》中談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續諸焙所産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屬于龍團鳳餅,其采制工藝如皇甫冉送陸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烏龍茶的範疇。因此,說北苑茶是烏龍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學根據。
武夷山茶則在北苑茶之後,于元朝、明朝、清朝獲得貢茶地位,获得发展。 现所说的烏龍茶則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進工藝制作出來的一種茶。 烏龍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烏龍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烏龍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烏龍茶开始外销。 而现在全国烏龍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烏龍茶(名茶)之鄉”。
産區分布
廣東:主要産區爲鳳凰鄉,一般以水仙品種結合地名而稱爲“鳳凰水仙”。
閩北:産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陽、水吉等地。
閩南:主要廠區是福建安溪縣。
台灣:産于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宜蘭等地縣市,是台灣最早生産的茶的地區。
主要品種
安溪鐵觀音
産自福建安溪縣,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征是:茶條卷曲,肥壯圓結,沈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