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白芽奇蘭與武夷奇蘭
白芽奇蘭 茶是由白芽奇蘭 品種茶樹嫩梢鮮葉制成的烏龍茶,産于漳州市平和縣的大芹山一帶,是平和縣的傳統名茶。白芽奇蘭 屬適制高香烏龍茶品種,制作的鸟龙茶具有獨特的蘭花之香,醉厚甘突之味,清澈杏黃之湯,而曆來受人們所喜愛,産品暢銷閩、粵、台等省以及東南亞等地僑區。
相傳清代乾隆年問初期(1735~1738年),在平和縣大芹山上崎嶺鄉彭澳村的一口水井邊長出一株奇特的茶樹,芽梢呈白綠色,制成的茶葉具有奇特的蘭花香味,故取名白芽奇蘭 ,後經人們采用無性繁應方法廣泛栽培。彭澳村地處平和縣西部,多産茶葉,素有“平和茶鄉”之稱。境內山巒起伏,山高霧多,土峨肥沃,氣候溫暖,雨貢充沛,四季長青,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孕育出白芽奇蘭 這一獨特的優良茶树品種。
在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只重视发展高产品種,致使优质的白芽奇蘭 品種受到冷落,日渐减少,到1985底,白芽奇蘭 茶園在全縣已所利無幾。從80年代中期開始才重視發展這一優質良種,1986年縣農業局茶叶指导站和崎岭乡开展了三年的品種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并大力推广種植,至1994年底,全县白芽奇蘭 種茶園面積已達4600多畝,其中采摘面積有3300多畝,年産白芽奇蘭 名茶181.5噸。
用白芽奇蘭 茶樹鮮葉制成的鳥龍茶,商品名爲白芽奇蘭 ,亦稱奇蘭名茶。此茶品質特征:外形緊結勻整,色澤翠綠油潤,香氣清高隽永,顯蘭花香,滋味醉厚、鮮爽回甘,湯色清激杏黃,葉底紅綠相映,沖泡五六次仍有余香。1986年以來多次榮獲福建省名茶稱號;1993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産品博覽會金獎;1993年和1995年兩次被農業部茶葉質量監昔檢驗浏試中心評定爲“青茶類優質産品”。
平和白芽奇蘭 選用一芽三四葉小開面至中開面的新梢鮮葉爲原料,采用閩南烏龍茶(鐵觀音)的加工方法制作而成,其初制工艺分晾青、晒青、摇青、杀青、初操、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操、足火10道工序制成毛茶。足火後的茶葉(毛茶)稍經攤涼,再行篩選、揀剔,去除茶梗、黃片及夾雜物,最後采用丈火薄攤方法烘焙稍許,以一步發展香氣,形成白芽奇蘭 獨特的馥郁芳香品質。
白芽奇蘭 凭借优秀的品種特性,渐渐被武夷山的茶人們所喜歡,在90年代被引進到武夷山,按照閩北烏龍的加工工藝制成條形茶。在武夷山當地,不僅僅有白芽奇蘭 ,还有金边奇兰(金边在武夷山话代表的是好的意思)这一品種,据本人了解,金边奇兰并不是早期的奇兰品種,而是武夷山人从变异的白芽奇蘭 选育出的优良品種,之后经过大面的種植推广。
無論是白芽奇蘭 還是金邊奇蘭,采用閩北烏龍加工工藝制成的成品茶,制率高,品质特征:条索紧结重实匀整,色泽黑褐油润,香气馥郁持久,有令人愉悦的花香,汤色橙黄清澈,滋味醇和甘甜,品種特征香,有岩韻,叶底柔软完整,红边显。金边奇兰在香气方面略胜一筹。对于白芽奇蘭 在武夷山的種植面积,没有官方的相关数据,有待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