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拼配艺术|雲南黑茶工艺
普洱茶一直有“純料”與“拼配”的爭議。
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純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選用,是傳統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規則,這是因爲: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縛,不可能將不同産區的茶葉“融到一起”。因此,古代流傳下來的普洱茶制作工藝沒有“拼配”一說;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現在制茶企業爲了擴大産量、降低成本的一種說辭,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藝加工出的普洱茶屬于“雞尾茶”,缺乏正宗的“韻味”,其産品的品質也必然大打折扣。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質再優化和再提高的一種工藝手段,經典的普洱茶産品一定有其獨特的“保密配方”,而這個配方的核心內容就是“拼配”。
那麽,誰的觀點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是我们对“拼配”概念应如何界定。普洱茶的“拼配”涵蓋很多內容,具體包括六個方面:等級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種的拼配、季節的拼配、年份的拼配、發酵度的拼配。
以普洱茶等級拼配爲例,它是普洱茶拼配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普洱茶緊壓茶産品,無論是新茶,還是流傳下來年份較長的老茶,將他們剖析會發現,其底、面、內的茶葉等級都有差別,哪怕這種差別極爲細小,都有獨特的拼配技術在裏面,一餅普洱茶的“層次感”離不開等級拼配的技巧。只是這種等級的拼配存在級別差距大和小之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拼配自古至今是廣泛存在的。很多人提到的“純料”和“一口料”,更多的是指沒有將不同區域的茶葉“混到”一起而已,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某一項,而不代表全部,不能簡單認爲采用“純料”或“一口料”的普洱茶就沒有其他的拼配技術。說的更直白一點,普洱茶的拼配是一個大的概念,絕非只局限某一點。
其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夹心茶”及非雲南産區的茶葉混入普洱茶之中,是一種造假行爲,不屬于普洱茶拼配的範疇。普洱産的拼配是一項高超的技術,是普洱茶制作者通過拼配工藝將普洱茶品質再優化與再提高的過程,不能將任何的以次充好、甚至造假的原因歸罪于普洱茶的拼配。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还有疑问,即普洱茶的拼配的理論基礎是什麽?它的價值又體現在哪裏?
第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藥“配伍”的理論體系。普洱茶的古代,直至清朝,與中醫有很深的淵源,這是因爲:中國的中醫理論素有“藥食同源”之說,他們認爲普洱茶不僅僅是一種解渴的茶品,同時具有“解油膩、醒酒”等功效,是對人體産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飲品。清代著名的藥學家趙學敏在著述《本草綱目拾遺》中,就將普洱茶以藥材的名義納入其中。關于傳統的普洱茶膏制作與雲南當地中草藥的關系另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