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茶尺蠖的形態特征及防治
茶树枝干裂缝、土缝、土面落叶或枝叶间,上覆有白色絮状物。一般每雌每天产卵一次,一生产卵2-4次,多为2次。产卵量300余粒,多者700余粒。正常情况下卵能全部产出,若产卵时受惊则停止产卵,腹内遗卵并提早死亡。未经交尾的雌蛾亦能产卵,但不能孵化。成虫产卵后2-3天死亡。均温10℃左右成虫寿命8一lo天,l 9℃6-7天,24-27℃时3-5天,均温高于27℃时对成虫生育不利,不产卵或迅速死亡。卵孵化整齐,孵化率高,均温ll℃卵期23天,均温20℃卵期lo天,均温24-28℃时仅6-7天。初孵幼虫经半日后停息在嫩叶上取食。
l齡幼蟲僅咬食芽葉上表皮和葉肉,致葉面成褐色點狀凹斑;2齡則從嫩葉邊緣向裏咬食形成缺刻;3齡後食量大增,往往連葉脈、葉柄一並食盡,3-5齡幼蟲每頭平均取食葉面積62.6cm2.幼蟲畏陽光,晴天-日間多躲在葉背或茶叢蔭蔽處,以尾足攀著枝幹,體軀離枝,形似一枯枝,清晨、黃昏取食最盛。受驚動後可吐絲下垂。幼蟲4-5齡,一、二代均爲4齡,三代起4、5齡都有,三代5齡蟲占78%,四代占52%,五代占42%,6代占30%.每次蛻皮前後均有l一2天不食不動的靜息過程。
各代幼蟲曆期除越冬代和第一代曆期分別爲30天和24天外,一般爲13-19天。曆期長短與氣溫關系密切,均溫12℃約24天,26℃爲19天,29℃時約13天。幼蟲老熟後吐絲下垂至茶叢樹冠下表土中化蛹,化蛹前先築一土室,經1-2天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1-2cm,越冬蛹約2-4cm.入土部位多在離根基33cm半徑範圍內5cm深度居多,越冬蛹則多在茶樹的向陽面。蛹期除第一代爲13天外,2-5代均爲6-7天,越冬蛹長達5個月以上。
茶尺蠖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大,其猖獗發生常有間隙現象,氣候和天敵對其影響較大。冬季若特別寒冷則越冬蛹死亡率高,翌年蟲口基數減少,發生較輕。一般陰雨連綿的氣候有利該蟲發生,爲害重。相對濕度在80一90%時有利卵的孵化,如氣候幹旱,相對濕度低于75%卵的孵化和成蟲羽化率降低。避風向陽及小氣候較溫暖的陽坡茶園,一代茶尺煥發生早且重。平地茶園常較高的茶園發生重。砂質壤土較粘重板結土和礫質砂土發生嚴重。天敵主要有茶尺蠖絨繭蜂、單白綿絨繭蜂。
防治方法
(2)秋冬季深耕施基肥進行滅蛹,清除樹冠下表土中的蛹,減少蟲源。
(3)放雞啄蟲。
(4)利用幼蟲受驚後吐絲下垂習性人工捕殺。
(5)药剂防治 该虫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對控制全年爲害具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重視7、8月防治。發生期噴灑50%辛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90%晶體敵百蟲、50%二溴磷乳油l000倍液或50%殺螟腈、98%巴丹可濕粉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一l5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10%二氯苯醚菊酯、35%賽丹乳油2000-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辛*甲,氰乳油2000一3000倍液。該蟲喜在清晨和傍晚取食,最好安排在4-9時及15-20時噴灑效果好。
(6)對1、2、5、6代茶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