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害蟲生態調控的主要技術措施
達到采摘標准,要及時分批多次采摘,可明顯地減輕蚜蟲、小綠葉蟬、茶細蛾、茶跗线螨、橙瘿蟥、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 4、适当中耕,合理除草
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樹根系生長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動,破壞地下害蟲的棲息場所,有利于天敵入土覓食。但一般以夏秋季淺翻1~2次爲宜。對麗紋名象甲、角胸葉甲幼蟲發生較多的茶園,也可在春茶開采前翻耕地一次。對于茶園惡性雜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雜草不必除草務淨,保留一定數量的雜草有利于天敵棲息,可調節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四、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 是长期存在的。当然,并不是各种天敌都能够控制害虫在经济为害损失水平之下。但是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则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1、茶園天敵的類型
茶園天敵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敵三大類。
寄生性天敌主要指寄生性天敌昆虫。这类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 比較明顯,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潛在性害蟲長期受到控制而不造成爲害。如茶白青蛾幼蟲期受到一種青蛾瘦姬蜂的爲害,長期處于零星發生;茶硬膠鍵性害蟲控制在發生爲害造成經濟損失之前。象茶尺蠖絨繭蜂對茶尺蠖種群的寄生率可達到70%,使幼蟲在3齡前死亡。
捕食性天敵包括鳥類、蜘蛛、瓢蟲、草蛉等,一般都是多食性的,對寄主害蟲的選擇範圍廣,其種群相對地比較穩定,因而對害蟲的自然控制作用 遠較寄生性天敵爲大。在捕食性天敵中蜘蛛種群占80-90%,由于蜘蛛具有數量大、繁殖率高、種類多的特點,其對茶園害蟲種群的控制更爲顯著。據研究報道,在一定的獵物範圍內,每頭蜘蛛可捕食害蟲6-10頭,其對假眼小綠葉蟬的控制作用 可達60%以上,除蜘蛛外,捕食性螨對害蟲的捕食作用 也很大。
病原性天敵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黑刺粉虱真菌對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 十分突出,經分離和繁殖,施用後其防效可達83-87%。圓孢蟲疫黴對茶尺蠖具有較高感染力,自然致病死亡率可達90%以上。茶園昆蟲病毒資源較爲豐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從茶樹害蟲中分離出50種以上的病毒,一些主要害蟲都受到病毒的自然制約。如1977年和1981年秋,茶尺蠖、油桐尺蠖在安徽、浙江等茶區先後兩次受到病毒的流行而被控制。扁刺蛾常年于黴雨季節受扁刺蛾NPV的流行而大量罹病死亡。試驗研究表明,利用病毒治蟲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生物防治 手段。目前我国已有病毒制剂生产。 2、生物防治 的優點
①持久性 由于生物防治 是利用知的物體,一經施入田間後,能逐步適應田間的生態條件,成爲生態系中的一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