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茶園管理制度|生态茶園管理
摘 要:云南省目前现有茶園面積近37.3萬hm2,應該在穩定現有面積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高優生態茶園的改造建設,建設改造中應當注意建立現代茶園管理制度,達到優質、高産,生態有機,適應現代機植機耕機采技術、網絡數字化管理技術,土壤、農殘等指標監控檢測技術的管理目標。
關鍵詞:古茶園;高優茶園;現代茶園;管理制度
1 茶園分類
茶園可分爲:古茶園、老茶園、高優生態茶園、有機茶園;60或者100年以上可視爲古茶園(連片667m2以上);30年以上爲老茶園(80年前種植);90年代起種植的爲高優茶園,通過國際認證評估的茶園爲有機茶園。
品種:95%以上爲大葉種,孟庫大葉種,茶果、實生苗栽植,有少部分細葉種;90年代起優良品種得到發展,無性系、扡插苗,有雲抗10號,鳳9號、清水3號等優良品種發展較快較多。
高優生態茶園:茶樹品種優良,高産優質,種植在沒有任何汙染,無性系扡插,海拔在800m以上的茶園爲高優生態茶園建設。
有機茶園:有机茶園是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種植,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標准,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
現代茶園:高产优质外,能适应现代种植机械、采摘设备技术,现代网络数字管理技术,卫星定位管理技术,喷灌等。
2 稳定面积、提高质量
到2011年雲南省茶園面積已達到了37.3萬hm2,是全國第一,茶葉産量20多萬t,茶園單産量平均不到40kg/667m2,所以我認爲雲南省在茶葉産業的發展建設上應當注重提升茶園單産,在提質增量上大做文章,在現有茶園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改造建設高優茶園,改良品種,加大管理力度,增加投入,技術改造,品種改良,春、夏、秋間管護,對茶園施行春夏秋的薅鋤,鏟草深埋,保持水土養分,土質松軟,推行引水噴灌,從基礎管理入手,有計劃的推行現代茶園管理建設,特別是有機茶園建設。使茶樹保持充足的養分,絕大多數的茶農,注重對茶樹的掠奪,忽視對茶樹的管護,雜草縱深,土質堅硬,嚴重營養不良。造成産量低,質量差,全省37.3萬hm2茶園,高優茶園只不過占20%~30%。如果把70%的老茶園,每年進行10%~15%的低産茶園改造,使之單産達到40~60kg時,茶葉産量達到30多萬t,産值可達到200多億元。
3 逐步推行现代茶園管理制度
有機茶園在雲南37.3萬hm2茶園中,所占比例不超過5%。許然通過了國際認證,達到有機茶園的標准要求,但在管理上還比較滯後,因爲絕大多數的有機茶園都是在1200m以上的高山平凹,氣候,土壤等各項指標都進行嚴格的評估檢測,方源100m外無任何種植莊稼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