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象甲類
綠鱗象甲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5~20毫米,體粉綠色,少數灰黑色或粉黃色,活動力強,爬行迅速,稍有驚動即假死落地(假死習性)。卵橢圓形,黃白色。幼蟲體長15~17毫米,體肥多皺紋,乳白色,無足。蛹黃白色,長約14毫米。
發生規律:一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茶園表土內越冬,翌年4月初開始陸續化蛹和成蟲出土。廣東、廣西盛發期爲4~6月,其他茶區以6~7月發生最多,8月人土産卵,但廣東、廣西等茶區因氣溫適宜,冬季仍有成蟲爲害。一般幼齡茶樹比成齡茶樹受害嚴重,近山邊、樹林邊及雜草叢生的茶園爲害也嚴重。
防治方法:
(1)此類害蟲均具假死性,故可進行人工捕捉。選擇被爲害的茶叢(葉片有缺刻狀),在樹冠下鋪墊塑料布,搖動茶樹,將掉下的成蟲集中殺滅。在人工捕殺之前先將雜草鋤幹淨,可不用鋪塑料布,直接搖動茶樹,讓成蟲掉在地上進行捕捉。
(2)結合茶園冬、春耕作殺滅幼蟲和蛹,每畝(667平方米)可用95%的巴丹300克拌土施于樹冠下,然後翻松土壤。
(3)药物防治 象甲成虫抗药能力很强,在成虫盛发期用90%的敌百虫、50%的敌敌畏500倍稀释液、90%的巴丹、2.5%敌杀死、50%的倍硫磷、50%的马拉硫磷、50%的辛硫磷800~1000倍稀释液、10%的天王星乳油3000倍稀释液、20%的杀灭菊酯、10%的联苯菊酯4000倍稀释液喷杀,由于成虫有假死性,故喷药时,树冠和茶叢下面的地面均要噴濕。
桔灰象甲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0.94~1.02厘米,密披淡褐色或灰白色鱗毛,頭管粗短,黑色,中部縱列一條凹溝,鞘翅基部灰白色,中部橫列一條灰白色斑紋,有假死習性。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l代,少數兩年發生1代,以成蟲和幼蟲在土中越冬。成蟲在廣西桂林3月中旬羽化出土,4~5月發生最多,其他茶區以5~6月發生最多,卵産于兩葉片重疊處,成塊狀,幼蟲孵化後落入土中。
防治方法:此類害蟲具假死性,故可進行人工捕捉。選擇被爲害的茶叢(葉片有缺刻
狀),在樹冠下鋪墊塑料布,搖動茶樹,將掉下的成蟲集中殺滅。在人工捕殺之前先將雜草鋤幹淨,可不用鋪塑料布,直接搖動茶樹,讓成蟲掉在地上進行捕捉。结合茶園冬、春耕作殺滅幼蟲和蛹,每畝(667平方米)可用95%的巴丹300克拌土施于樹冠下,然後翻松土壤。药物防治,象甲成虫抗药能力很强,在成虫盛发期用如%的敌百虫、50%的敌敌畏500倍稀释液、90%的巴丹、敌杀死、50%的倍硫磷、2.5%的马拉硫磷、50%的辛硫磷800—1000倍稀释液、10%的天王星乳油3000倍稀释液、20%的杀灭菊酯、10%的联苯菊酯400倍稀释液喷杀,由于成虫有假死习性,故喷药时,树冠和茶叢下面的地面均要噴濕,以殺死成蟲。
茶子象甲
又名茶子象鼻蟲。屬鞘翅目象甲科。全國多數産茶省有分布,尤以湖南、貴州等省老茶區發生較重。除爲害茶果外,尚爲害油茶果。幼蟲在茶果內蛀食種仁,引起果實中空,幼果脫落,成蟲亦以象鼻狀咀嚼式口器啄食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