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茶友必看:老茶鬼的存茶寶典之一
老茶鬼是我的一位甘肅茶友,我去甘肅出差時拜會過他,取來不少茶經。
想起我和老茶鬼的初次會面,老茶鬼以家藏5年陳普款待我,茶湯入口,讓我生出不少疑問,甘肅地處西北,氣候幹燥,怎會藏出如此圓潤的普洱 茶呢?誠心請教後,老茶鬼邀我到他家,將其存茶方法親自演示給我。
1、老茶鬼拿出一個塑料水桶,往水桶裏倒了兩瓢水;
2、把一個小塑料凳放在水桶裏,不要讓桶裏的水漫過凳面;
3、對茶葉稱重並做好記錄,老茶鬼拿出一筒紙袋裝七子餅,稱得重量爲2420克,記錄在本子上;(一筒當年新茶,在甘肅放了個把月,總重居然比出廠淨重還少80克)
4、把整筒七子餅放在桶裏的小凳上,餅身離桶壁至少2公分,餅面上蓋張厚紙;(防止水氣沈降在餅面上)
5、蓋好水桶蓋;(水桶蓋上要戳幾個眼作爲透氣口,透氣口很重要,沒有這個透氣口,桶內空氣濕度會達到100%,通過透氣口,讓桶外幹燥空氣進來,有利于保持桶內合理空氣濕度)
6、水桶裏的普洱 茶會從桶內的濕潤空氣中吸收水分,有2~3天,當重量增加5%後,取出茶葉,裝袋密封。(原本總重2420克的一筒七子餅,加濕5%,即2420克×1.05≈2540克,要及時裝袋密封,防止茶葉失水)
我看了老茶鬼的操作後,基本了然,原來是利用一些家常用具,營造出一個加濕環境,爲便于讀者理解,虛擬了一段談話,談話雖“假”,用心卻真。
答:普洱 茶界有“幹倉出好茶”和“幹倉難轉化”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提到加濕,有些人會往“濕倉”上聯想,但我家住西北,氣候幹燥,自然存放 的普洱 茶都幹巴巴的,出廠時淨重100克的沱茶,到了咱們西北,會少出幾克的重量,因爲西北濕度低,普洱 茶會失水減重,如果不給普洱 茶加濕,水分不足,普洱 茶怎麽能夠轉化好呢?我對“全憑天命”、“一切依自然之道”的存茶觀點持保留意見。給普洱 茶適度加濕以利于轉化,已被我實踐驗證,今後我還會繼續這麽存茶。
問:你這個水桶加濕法,對水有沒有什麽要求?
答:只要是無異味雜質的清水都可以,非要講究的話,就用山泉水或純淨水,也可以在水裏放包活性炭或水晶。
問:可以不開透氣口麽?
答:透氣口一定要開,不開透氣口,桶內空氣濕度會達到100%,不開透氣口雖然可加快吸濕,但容易造成餅面條索模糊和邊緣松脫;透氣口也不能開得太大,否則普洱 茶會吸濕不夠,還要通過二次操作來補充水分;我用濕度計測量過,開了透氣口,桶內空氣濕度爲60~80%,隨晝夜溫差而波動。
答:西北自然存放 的普洱 茶都有失水現象,具體情況又有不同,有的極度失水呈超幹狀態,有的輕微失水呈偏幹狀態,通過對茶進行稱重比較,可以大致判斷出缺水狀態,以100克新沱茶爲例,稱重後如果是98克,失水減重2%,屬偏幹狀態,能轉化,就是比較慢;96克,失水減重4%,屬特幹狀態,難轉化,而且非常慢;94克,失水減重6%,屬超幹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