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主要害蟲及其防治方法
蟲茶毛蟲又名茶毒蛾、毒毛蟲、痒辣子、摆头蟲,是我国茶区主要的害蟲之一。茶毛蟲主要发生在山区茶園,是老茶区的固有重要害蟲,各地屡有局部发生。幼蟲嚼食成熟叶、老叶及部分嫩叶,喜欢群集取食。1~2龄幼蟲群集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取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网膜斑;3~4龄幼蟲从叶缘开始取食,使叶片形成缺刻。茶毛蟲每年发生2-5代,南方温暖地区少数以蛹及幼蟲越冬。幼蟲发生时期为4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年发生代数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多。【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在11月至次年3月摘除越冬卵块。1-3龄期检查并连同枝叶剪下蟲群处死。此方法适宜高山小片茶园应用。②诱杀成蟲。发蛾期夜间19: 00~23: 00,用黑光灯、电灯或性诱剂诱杀。③生物防治 。利用天敵茶毛蟲黑卵蜂、赤眼蜂在卵期寄生;茶毛蟲绒茧蜂、小胞瘦姬蜂、毒蛾瘦姬蜂等在幼蟲期寄生。捕食性天敌有瓢蟲、步甲、食蟲蝽、蜘蛛等。病原性天敌有细菌软化病和茶毛蟲核型多角体病毒。也可用苏云金杆菌500倍液(每毫升含菌量2亿孢子),白僵菌(每毫升1亿孢子)防治。④农药防治。掌握3龄前幼蟲期施药。有机茶、绿色食品 AA级茶園可用2.5%魚藤酮(每畝用藥量150一200毫升)、0.2%苦參堿(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园可选用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3.2%蟲杀净乳油,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80%敌敌畏(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敌杀死)或10%氯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2.5~35毫升)。4.茶蓑蛾茶蓑蛾是茶树的一种普遍性害蟲。幼蟲负囊取食叶片,.1、2龄幼蟲咬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叶片受害后出现半透明枯斑;3龄后取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芽梢、茎皮都被吃光。幼蟲活动范围小,当一丛茶樹被吃光後,就向周圍轉移,因此,易形成爲害中心,嚴重時導致局部茶叢光禿。每年發生1-3代,發生時期在6月下旬至8、9月下旬,9月上旬至淡年6月下旬。茶蓑蛾一般在管理不善、用藥次數少、靠近荒山的茶園發生較多。【防治方法】茶蓑蛾防治的重点是查清发蟲中心,在初发和幼龄蟲期加以消灭控制。①人工防治措施。可采取冬季逐行检查摘除蓑囊。②生物防治 。可在幼蟲期喷施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菌液(浓度为0.5亿一1.0亿孢子/毫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培养害蟲天敌。③农药防治。防治时间掌握在1、2龄幼蟲期。施药方式以喷洒发生为害中心为宜,一般应将护囊喷湿而药液不下滴。药剂选择:有机茶、綠色食品AA級茶园可用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 75毫升)、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及无公害茶園,還可噴施80%敵敵畏(每畝用藥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每畝用藥量15-20毫升)。5.茶小卷葉蛾茶小卷葉蛾又叫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幼蟲卷叶结苞匿居嚼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与叶脉,形成枯竭网膜,严重时茶樹蓬面枯焦,老熟後即在苞內化蛹。茶小卷葉蛾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8~ 26℃,相对湿度80%以上,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高温干旱不利于其发育繁殖。茶小卷葉蛾在丘陵茶区为害较重。【防治方法】①采摘灭蟲。根据茶小卷葉蛾幼蟲集聚嫩梢的特点,可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的办法进行灭蟲,机采效果更好。②生物防治 。減少用藥,保護天敵,同時可人工釋放赤眼蜂,噴施微生物農藥如蘇雲金杆菌、白僵菌、茶小卷葉蛾颗粒病毒。③农药防治。当每丛茶树蟲口达到8头以上时进行农药防治,掌握在1~2龄幼蟲期蓬面喷药。药剂选择:有机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選用0.36%苦參堿(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2.5%魚藤酮(每畝用藥量150。200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還可選用80qo敵敵畏(每畝用藥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敵殺死)(15~20毫升)、2.4%苦參堿+0.8%氯氰菊酯合劑(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6.茶刺蛾茶刺蛾又稱茶角刺蛾,是我國茶树刺蛾类的一种主要害蟲。幼蟲喜食成叶、老叶。1、2龄幼蟲大多在茶叢中下部老葉背面取食下表皮及葉肉,殘留上表皮,被害葉呈現半透明的枯斑:3齡後逐漸向茶叢中、上部轉移,夜間及清晨常爬至葉面取食,留下不規則孑L洞。茶刺蛾每年發生3~4代,在華南茶区1~4代幼蟲发生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成蟲白天栖息在茶叢下部葉背,卵散産于茶樹葉片背面葉緣處。茶刺蛾一般以第2、3代为害较重。【防治方法】①结合冬耕施肥,进行清园灭茧。②发蛾盛期用黑光灯诱杀。③幼龄期幼蟲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按每亩0.5千克对水100升喷雾。还可采取在茶刺蛾産卵期人工釋放赤眼蜂的辦法進行防治。④藥劑防治。噴藥時要將藥液均勻噴到茶叢及葉背。用藥種類同茶尺蠖。(二)吸汁类害蟲 1.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又名茶小綠葉蟬,是我國茶區分布最廣的一種重要茶树害蟲。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茶樹新梢汁液,影響茶樹營養物質的正常輸送。一般受害茶園夏秋茶減産10%以上,受害重的減産可達30%~50%,甚至無收。此外,在加工過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下降,易産生煙焦味,對茶葉品質也有嚴重影響。世代重疊,華南地區每年發生11~13代,無明顯越冬現象。假眼小綠葉蟬適合在溫暖濕潤的氣候下發生,適合溫度爲17。28℃,最適合溫度是20~26℃,尤其是遇到時晴時雨天氣。【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 。保護和培養天敵蜘蛛,主要措施是冬季茶園鋪草、減少農藥使用。②農業防治。堅持分批勤采,必要時適當強采。因爲茶小綠葉蟬主要危害幼嫩芽葉,通過對達到采摘標准的幼嫩新梢進行分批及時采摘,必要時強采,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蟲口。③药剂防治。在5~6月害蟲发生第一高峰期前百叶蟲口超过6头、9~10月第二高峰期前百叶蟲量超过12头的茶園都應該全面施藥防治。藥劑選擇:有機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選用2.5%魚藤酮(每畝用藥150~200毫升)或其他植物農藥、球孢白僵菌。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园可选用10qv吡蟲啉(每亩用药15~20克)、98%巴丹(每亩用药40~50克)、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每亩用药2~3克)、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亩用药20毫升)。2.茶梨蚧茶梨蚧为害时以若蟲及雌成蟲固着茶樹枝葉上吸食汁液,嚴重發生時可使樹勢衰退,芽葉稀少,甚至造成茶樹落葉,茶枝枯竭。一般每年發生2~3代,各代孵化高峰期分別爲5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茶樹蔭蔽、通風透光性差,有利于茶梨蚧生长繁殖。【防治方法】①保护和利用天敌瓢蟲、寄生蜂。②通过茶园管理,抑制蟲口发生。主要措施有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注意排水,增强树势。利用修剪、疏枝,剪除蟲枝、枯枝,清除徒长枝、地蕻枝,清蔸亮脚。春茶时及时分批采摘,压低越冬蟲口。③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根据蟲情监测预报,掌握在若蟲盛孵至初龄盛期及时施药,延误时机则介壳形成,药效相应降低。有机茶和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在非采摘期噴施45%石硫合劑晶體200~300倍液(每畝用藥0.25~0.3千克)。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園可用45%馬拉硫磷(每畝用藥100~125毫升)、40.7%毒死蜱(每畝用藥75~100毫升)。3.茶橙瘿螨以成、若螨刺吸爲害茶樹芽梢和成葉,使葉片失綠,葉脈紅褐,葉面變暗無光澤,葉背多褐色細紋鏽斑,嚴重影響茶葉産量和品質,是對茶園危害最大的茶葉害螨。每年發生20多代,世代重疊。一年有兩次高峰,分別在夏茶和秋茶期間發生。據研究分析,茶橙瘿螨最適宜在溫度25~27℃、相對濕度85%,時晴時雨,雨天多而雨量少的氣候條件下發生。茶樹生長旺盛,芽葉較嫩,有利于茶橙瘿螨取食繁衍。【防治方法】①勤除杂草,清除落叶,结合耕作、开沟施肥消灭地面螨蟲。秋后至早春进行轻修剪、疏枝,剪除衰枝、徒长枝,压低螨口基数。茶季叶面施肥,氮、磷、钾混合喷施,抑制螨蟲发生。②药剂防治。早春检查螨蟲发生情况,确定发蟲中心。发生季节掌握螨口发生高峰初期,按防治指标施药。茶橙瘿螨:平均每葉有螨20頭;茶短須螨:平均每葉有螨10~15頭;茶跗線螨:平均每葉有螨10頭以上,有螨芽葉率30%以上。可選用藥劑:有機茶及綠色食品AA級茶園,可在非采摘期噴施45%石硫合劑晶體200~300倍液(每畝用量0.25~0.37千克)或石硫合劑0.3波美度。綠色食品A級和低殘留茶園還可噴施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每畝用藥40~50毫升)、20%四螨嗪(螨死淨)1000倍液(每畝用藥50~75毫升)。4.黑刺粉虱黑刺粉虱是我國茶區發生範圍較廣的一種茶树主要害蟲,长江下游乃至华南茶区屡有严重发生,局部成灾。黑刺粉虱为害时以若蟲定居于叶背刺吸汁液,并大量排泄蜜露于下层叶面上,招致烟煤菌寄生,严重时可造成烟煤病的流行,茶園一片烏黑,阻礙茶樹光合作用,嚴重影響茶葉産量和品質。黑刺粉虱在广东部分地区每年发生5代,多以3龄若蟲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1~4代幼蟲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至越冬。【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通过修剪、疏枝、中耕除草,增强树势,增加通风透光,抑制蟲口发生。②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蟲、蜘蛛等。在1、2龄幼蟲期喷洒韦伯蟲座孢菌液,浓度为每毫升含2亿-3亿个孢子。③药剂防治。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或成蟲盛期进行。防治成蟲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幼蟲期提倡侧位喷洒,药液主要喷到茶树中、下部叶背。药剂可选用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每亩用药量20~30克)、98%巴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毫升)、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60毫升)。5.茶蚜茶蚜俗称蜜蟲、腻蟲。为害时,茶蚜聚集在幼嫩新梢葉背吸食汁液,致使受害葉片扭卷、萎縮,伸展停滯,甚至枯竭。此外,茶蚜排泄在新梢上的蜜露招致煤菌寄生,使得用被害芽葉制成的幹茶色澤發暗,茶湯混濁,帶腥味,嚴重影響芽葉生長與茶葉産量和品質。茶蚜每年發生25代以上,在華南茶區則多以無翅蚜越冬,甚至無明顯越冬現象。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爲害高峰期。茶蚜趋嫩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蟲量最多。【防治方法】①注重保护天敌资源,强化生态控制。保留茶園周邊植被,茶园铺草,让瓢蟲、草蛉、食蚜蝇等天敌安全越冬。幼龄茶園可間作冬季綠肥,招引天敵繁衍,控制春季茶蚜危害。 ②投产茶園可采取分批勤采,嚴重發生茶园适当重采,可有效控制蟲口增长。幼龄茶园结合打顶或定型修剪,压制蟲口发生。③药剂防治。有机茶、綠色食品AA級茶園,噴施2.5%魚藤酮500倍液(每畝用藥量150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低殘留茶园还可喷施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 50毫升)、10%吡蟲啉5000-7500倍液(每亩用药量药量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2.5~15毫升)。6.茶黃薊馬茶黃薊馬是南方茶区主要害蟲之一。以成蟲和幼蟲锉9叶汁液,被害叶主脉两侧出现两条或多条红褐色条痕疤,色暗淡,叶质硬脆,严重时整叶变褐、焦枯。广东每年发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1~4月蟲口少,5月开升,7~8月遇高温波动较大,9月下旬开始盛发,10~l1进入高峰期,直到12月下旬蟲口下降。茶黃薊馬趋嫩性强,多在芽及芽下1~3叶吸食。【防治方法】①华南地区在4轮芽之前,应重点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灭蟲;5~6轮芽应重点进行药剂防治。②采摘茶園1~4輪芽,只需結合小綠葉蟬兼治。幼齡茶園5月以後及采摘茶園5輪芽期需及時噴藥。防治指標爲幼齡茶园60头/百梢,蟲梢率30%;成龄茶园1~4轮芽放宽掌握,5轮芽为100头,百梢,蟲梢率40%。农药种类:有机茶、綠色食品AA級茶园可喷施2.5%鱼藤酮300~5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还可喷施10%吡蟲啉4000~5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20克)、35%赛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98%杀螟丹1000~2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