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主要害蟲及其防治方法
蟲茶毛蟲又名茶毒蛾、毒毛蟲、痒辣子、摆头蟲,是我国茶区主要的害蟲之一。茶毛蟲主要发生在山区茶園,是老茶区的固有重要害蟲,各地屡有局部发生。幼蟲嚼食成熟叶、老叶及部分嫩叶,喜欢群集取食。1~2龄幼蟲群集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取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网膜斑;3~4龄幼蟲从叶缘开始取食,使叶片形成缺刻。茶毛蟲每年发生2-5代,南方温暖地区少数以蛹及幼蟲越冬。幼蟲发生时期为4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年发生代数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多。【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在11月至次年3月摘除越冬卵块。1-3龄期检查并连同枝叶剪下蟲群处死。此方法适宜高山小片茶园应用。②诱杀成蟲。发蛾期夜间19: 00~23: 00,用黑光灯、电灯或性诱剂诱杀。③生物防治 。利用天敵茶毛蟲黑卵蜂、赤眼蜂在卵期寄生;茶毛蟲绒茧蜂、小胞瘦姬蜂、毒蛾瘦姬蜂等在幼蟲期寄生。捕食性天敌有瓢蟲、步甲、食蟲蝽、蜘蛛等。病原性天敌有细菌软化病和茶毛蟲核型多角体病毒。也可用苏云金杆菌500倍液(每毫升含菌量2亿孢子),白僵菌(每毫升1亿孢子)防治。④农药防治。掌握3龄前幼蟲期施药。有机茶、绿色食品 AA级茶園可用2.5%魚藤酮(每畝用藥量150一200毫升)、0.2%苦參堿(每畝用藥量50~75毫升)。綠色食品A級和無公害茶园可选用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3.2%蟲杀净乳油,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80%敌敌畏(每亩用药量75-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敌杀死)或10%氯氰菊酯(每亩用药量12.5~35毫升)。4.茶蓑蛾茶蓑蛾是茶树的一种普遍性害蟲。幼蟲负囊取食叶片,.1、2龄幼蟲咬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叶片受害后出现半透明枯斑;3龄后取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芽梢、茎皮都被吃光。幼蟲活动范围小,当一丛茶樹被吃光後,就向周圍轉移,因此,易形成爲害中心,嚴重時導致局部茶叢光禿。每年發生1-3代,發生時期在6月下旬至8、9月下旬,9月上旬至淡年6月下旬。茶蓑蛾一般在管理不善、用藥次數少、靠近荒山的茶園發生較多。【防治方法】茶蓑蛾防治的重点是查清发蟲中心,在初发和幼龄蟲期加以消灭控制。①人工防治措施。可采取冬季逐行检查摘除蓑囊。②生物防治 。可在幼蟲期喷施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菌液(浓度为0.5亿一1.0亿孢子/毫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培养害蟲天敌。③农药防治。防治时间掌握在1、2龄幼蟲期。施药方式以喷洒发生为害中心为宜,一般应将护囊喷湿而药液不下滴。药剂选择:有机茶、綠色食品AA級茶园可用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 75毫升)、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及无公害茶園,還可噴施80%敵敵畏(每畝用藥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每畝用藥量15-20毫升)。5.茶小卷葉蛾茶小卷葉蛾又叫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幼蟲卷叶结苞匿居嚼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与叶脉,形成枯竭网膜,严重时茶樹蓬面枯焦,老熟後即在苞內化蛹。茶小卷葉蛾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8~ 26℃,相对湿度80%以上,在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