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蟲害--茶樹側多食跗線螨
学名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蜱螨目,路线螨科。别名茶跗線螨、茶半跗線螨、茶黃螨、嫩葉螨等。分布在全國各産茶區及大部分蔬菜區。
寄主 茶樹、棉花、黃麻、茄果類蔬菜、大豆、花生、柑桔、葡萄、白菜、菜豆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茶樹幼嫩芽葉,致葉兩面均呈褐色,葉子硬化、變脆、變厚、萎縮、生長緩慢或停滯,受害後芽葉減少63%左右。
形态特征 雌螨长约0.21mm,椭圆形,较宽阔,腹部末端平截,淡黄色至橙黄色,表皮薄而透明 ,因此螨體呈半透明 狀。體背部有一條縱向白帶。足較短,第4對足纖細,其財節末端有端毛和亞端毛。腹面後足體部有4對剛毛。假氣門器官向後端擴展。雄螨長約0.19mm。前足體有3—4對剛毛。腹面後足體有4對剛毛,足較長而粗壯,第3、4對足的基節相接。第4對足胫、跗節細長,向內側彎曲,遠端l/3處有一根特別長的鞭狀毛,爪退化爲鈕扣狀。卵橢圓狀,無色透明 ,表面具縱裂瘤狀突起。幼螨體背有一白色縱帶,足3對,腹末端有1對剛毛。若螨長橢圓形,是靜止的生長發育階段,外面罩著幼螨的表皮。
生活习性 年生多代,以雌成螨在茶樹芽鱗片內、葉柄處或茶叢中的徒長枝的成葉背面或雜草上越冬。翌春把卵散産在芽尖或嫩葉背面,每雌産卵2一l06粒,卵期l一8天,幼螨、若螨期1—10天,産卵前期1—4天,成螨壽命4—7.6天,越冬雌成螨則長達6個月。完成一代需3—18天。四川名山年生20代,永川30代,一般5月以前發生較少,6—7月迅速上升。尤其遇有高溫幹旱年份或季節發生量大,嚴重影響夏茶和秋茶生産。該蟲發生中心很明 顯。對茶黃螨發育繁殖的最適溫度爲16—23℃,相對濕度爲80%一90%。世代發育曆期:28—30℃,4—5天;18—20℃,7一10天。成螨活潑,尤其雄峨,當取食部位變老時,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轉移並攜帶雌若螨,後者在雄螨體上蛻一次皮變爲成螨後,即與雄螨交配,並在幼嫩葉上定居下來,由于這種強烈的趨嫩性,所以有“嫩葉螨”之稱。卵和幼螨對濕度要求高,只有在相對濕度80%以上才能發育,因此溫暖多濕的環境有利于茶黃螨的發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茶黄螨的品种 如黔湄502、黔湄70l、蜀永2号、蜀永3号、蜀永703、蒙山ll号、蒙山16号、蒙山23号、台茶l0號、台茶16號等。(2)及時分批多次采茶,秋季停采前,采摘幹淨,及時清除雜草。(3)茶黃螨生活周期較短,繁殖力極強,應特別注意早期防治,及時加強蟲情檢查,在茶黃螨發生初期進行防治。一般應于5月中下旬一6月上旬掌握在初花期第一片葉子受害時開始用藥,對茶黃螨有效的殺蟲劑有40%抗螨23乳油5000倍液或73%克燃特乳油l000倍液、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5%滅螨猛可濕性粉劑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0%複方浏陽黴素乳油1000倍液、15%哒螨酮乳油3000倍液、0.12%天力Ⅱ號可濕性粉劑1000—l500倍液、35%賽丹乳油2000—3000倍液,效果都較好。采茶前7天停止用藥。(4)提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