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茶廠普洱大事記(1941-1999)
仁與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資于大理下關 創辦康藏茶廠,也就是下關 茶廠的前身。主要加工緊茶、餅茶銷西藏地區,加工沱茶銷四川。至目前爲止,緊茶與沱茶仍然是下關 茶廠主要的特色産品。1942年加工的緊茶銷往西藏、四川,及雲南省當地少數民族地區,注冊商標爲『寶焰牌』。1944年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退股,省茶司改名爲雲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1945年抗日勝利後,業務不振,蒙藏委員會退股,下關 廠遂變爲省茶司獨資經營。1949年停止生産。
1950年改名爲『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分公司下關 茶廠』,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內統一使用『中茶牌』商標,從此各國營茶廠統一沿用『中茶牌』至今。1953年改名爲『雲南省茶業公司下關 茶廠』,行政歸屬雲南省商業廳。1955年,下關 地區曆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號全部納入下關 茶廠。1957年改名爲『雲南省供銷合作社下關 茶廠』,1958年又改名爲『大理茶廠』,1959年又恢複爲雲南省下關 茶廠。
1986年建立大理州茶葉公司,直屬州政府主管,下關 茶廠爲其管轄。1990年晉升爲國家二級企業,寶焰牌(緊茶、餅茶、方茶)注冊商標正式啓用,1992年松鶴牌沱茶注冊商標正式啓用。1994年由雲南省下關 茶廠、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重慶渝中茶葉公司、雲南省下關 茶業綜合經營公司、下關 茶廠職工持股會,共同發起組成『雲南下關 沱茶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下關 茶廠投資組建雲南茶苑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大理茶苑旅行分社。1999年下關 茶廠正式規範爲雲南下關 茶廠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産銷現況
下關 茶廠産品分爲三大類四十多個品種,年生産銷售精致茶6000噸以上,是雲南省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精致茶加工企業。尤其以沱茶再1902年創制于下關 茶廠以來,以獨特的色、香、味、形及醫療保健效果爲消費者所鍾愛;暢銷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更遠銷歐美、日韓、港澳台及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三度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更三次榮獲世界食品金冠獎(86、87、93年)的殊榮。下關 茶廠單是沱茶的年銷售收入達人民幣3500萬元。下關 沱茶有著香、甜、軟水、較不刺激的特性,目前在台灣的消費市場穩定成長的趨勢。
而作爲雲南省緊壓加工中心和邊銷茶集散市場,下關 茶廠是中國官方指定16個邊銷茶定點生産企業之一。下關 茶廠的寶焰牌緊茶(俗稱香菇緊茶)六十多年來一直爲新疆、西藏等邊疆民族的最愛,銷售十多萬噸。而近年因爲其形狀特殊討喜,也成爲廣東、香港及台灣的收藏家的新寵。
下關 茶廠生産以出口爲主的特種茶,多爲選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過現代工藝精致加工而成。除了散茶外,緊壓茶包括沱茶、緊茶、七子餅茶、茶磚等,另還有綠茶、花茶、感通茶、白族三道茶、袋泡茶(茶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