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湖的那些往事
炒的沸沸揚揚的普洱 注定是個喧囂的江湖。然而那些奠定了這基礎的是那些各個門派的掌門,一如金庸小說裏的武林江湖。我們就回頭來看看普洱 江湖裏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就從1、2、3、4、開始說起吧。
雲南最早的幾家國立普洱 茶大廠有1=昆明茶廠,2=勐海茶廠,3=下關茶廠,4=普洱 茶廠,第一家昆明茶廠在昆明,第二家在西雙版納勐海縣城,第三家在大理,第四家在思茅的普洱 縣城。
昆明茶廠,在1973年研制熟茶渥堆技術的時候,主要科研人員來自昆明茶廠,盡管後來第一批成品茶是勐海茶廠制作出來的。文化大革命後期,昆明茶廠應省茶葉公司(已經改制爲中國土産畜産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要求生産7581磚,外包裝用的是省茶司的標志,連內飛用的是都是省茶司的印記。1994年,昆明茶廠停辦解散,大量的技術人員流散到各個坊間繼續沿襲昆明茶廠的風格制作磚茶,仍然稱爲7581磚,由于中茶牌的注冊商標無法可管,許多仿制的7581以五顔六色的包裝充斥市場,非常混亂。
下關茶廠,成立于1941年(民國三十年),建廠在大理下關,加工緊茶(蘑菇型)沱茶供應西藏和四川。建國後並入省茶司,1956年改制爲國營,1959年恢複下關茶廠的稱號。1978年由于原料調撥困難,七字餅茶(圓茶)的任務全部交給勐海茶廠生産,1992年松鶴牌商標注冊,1999年改制爲股份公司,2004年5月又改回民營。
勐海茶廠1938年建廠,1940年生産第一批茶葉,雖然說是生産,實際上是從坊間收上來茶品經過考量加工出口。1976年生産第一批熟茶。1989年啓用大益標示,1994年大益商標正式注冊。2004年被投資集團博聞公司收購改制爲民營。
勐海茶廠風風雨雨70余年就像一個孵化場一樣一代一代孕育培養了許多至今已經成氣候的名牌普洱 茶企業----海灣茶廠、六大茶山公司、勐養國豔公司、楊記天緣茶廠等等。2010後更是瘋狂。
鄒炳良是勐海茶廠的80年代奮鬥時期的廠長,84年鄒炳良和盧國齡接過勐海茶廠的接力棒,開始了13年的廠長工作曆程,97年二老退休後又成立自己的事業----海灣茶廠,生産老同志牌普洱 茶,爲了防止和勐海日後産品沖突,遠遠的搬離勐海茶區來到安甯地界,並選用滇西茶區的茶菁制茶。
勐海茶廠在鄒炳良之後迎來了幾任廠長的更替,盧雲、阮殿榮、鄭洋...其中有一位叫做阮殿榮,副廠長董國豔,她們從1998年臨危受命帶領勐海茶廠度過虧損期走過了2、3個春秋,此時勐海茶廠經曆著一些陣痛----老師傅退休或者被小廠家挖走,最突出的影響是許多小廠家打著勐海茶廠的招牌,制作自己的茶品,在市場上出現的赝品越來越多,由于在某些特點上與廠貨略有相似,從而對外行的人來說,鑒別起來有些就相當困難。1999年台灣商人來廠家訂貨,所有的産品已經銷售一空,阮殿榮帶領技術人員大膽采用非常規配方,利用75年實驗室的一個數據開創了7592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