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貢茶的采辦
普洱 貢茶的采辦!普洱 貢茶的采办具有严格的规定和操作程序,清朝皇家饮用的貢茶采辦沿用明代的制度。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禮部照會産茶各省布政司:“每年‘谷雨’後十日起解,定限日期到部,延緩者參處”。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阮福在《普洱 茶记》中记载得更清楚:“检貢茶案册,知每年进貢之茶例于布政司庫銀息項下,動支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去轉發采辦,並置辦收茶錫瓶、緞匣、木箱茶費。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鮮葉時,須三四斤鮮茶辦能折成一斤幹茶,每年备貢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團茶,一團茶,四兩重團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領銀承辦。”《普洱 茶記》中說明了普洱 貢茶分團茶、散茶和茶膏三類八種,由當地官員辦送清宮。現存的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思茅官府向倚幫茶山催交貢茶的文书中写道:“为礼饬遵办事照得本府于二月初二日案,奉思茅府谢札开除原文有案外封实采办,光尽貢典,生熟蕊芽办有成数,方准客茶下山。曆辦在案,蕊當春茶萌發之際,及應乘時采辦,切勿遲致于參究等因,奉此惟今本府票差前往各寨坐催外,今行劄知。爲此仰本山頭目及官茶等遵照,渝到即行饬令茶民,乘时采摘貢品芽茶及細嫩官茶,速急收就运倚交仓,以恁埃解思辕,事关貢典,责任非轻,该目等务须认真札催申解,勿得延埃迟误摘采,即期不缴,立即严相比追不贷懔之,切切特札”。此文书说明当时思茅官府对采办貢茶的事是抓得很紧的,对貢茶的采摘時間,采摘品種,運輸進倉,送到思茅,責任承擔以及責任追究細說得十分明白。同時,倚邦等茶山也是貢茶加工制作的原料産地之一,曆史上對普洱 貢茶进貢清朝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易武车顺来茶庄后人至今回暎留有清光绪年间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吉勇巴图转赐的“瑞貢天朝”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