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景東茶,等待千年的輪回?
導茶農科學合理管護茶園,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古樹茶與小樹茶分開采。在銀生茶業、天澤茶業等景東縣龍頭茶企的帶動下,推廣新型的先進種茶與制茶技術,景東茶的品質在近年來突飛猛進,受到了外界的好評,茶葉賣得起價,許多茶農的收入也在短短數年之內翻了幾番。
景東縣茶叶品质的大提升,也跟政府部门的重视与大力扶持与引導分不开的。景东县茶辦的沈維榮主任,這些年來在景東縣實施“八大工程”。該項工程涉及到了打造優質原料基地、加大初制所改擴建工程力度、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市場開拓與品牌培育、標准化體系建設、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素質培訓工程、建立市場監管體系等八項實事,深受景東縣的茶農、茶商的好評,堪稱惠農之舉的典範工程。
生于景東的包忠華,對家鄉懷有深厚感情,一直在爲景東茶産業的振興不遺余力地奔走,發表了數十篇文章宣傳、呐喊以及獻計獻策。這次,他作爲普洱 市茶業局文化品牌科的科長,帶領我們深入古老的銀生府故地采訪,想向外界展示景東茶神奇魅力,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古老的銀生茶在當代的發展命運。
他對景東在深山裏推行的“小微初制所”贊不絕口,認爲非常適用于底子薄的茶農,幾萬元的小投資,就能極大地改善當地茶葉的加工條件,提升毛茶的品質。等到小微初制所完成了原始積累,可以升級爲標准配置的初制所,生産品質更高的茶葉。這對于景東茶産業的發展無異于是功德無量的事。包忠華認爲,羅凱鴻的“小微初制所”的經驗,不但值得在景東縣境內大力推廣,還可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現在,這些引領景東茶在當代複興的茶人,又在構思“景東縣初制所聯盟”,打造全省第一流的毛料供應基地。他們不但要做原料商,還想做品牌商……
他們,他們的祖先與後代,都在生命之輪裏流轉不息。有一種複興等待了一千年,那就是茶出銀生,重現輝煌!
後記:感謝普洱 市茶文化學者包忠華先生對此文的費心修訂,補充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尤其是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從銀生茶到普茶到普洱 茶的曆史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