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灰斑病
又叫輪斑病、輪紋病,爲山茶上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但也危害新梢。葉上病斑近圓形、半圓形,褐色,大小1-2厘米。擴大後病斑中心變灰白色,邊緣黑褐色,明 顯隆起。病斑與周圍的健全組織界限分明 。後期病斑上産生黑色小點,較粗大,嚴重時落葉。病斑發生于新梢時常造成新梢上呈褐色,長形,水漬狀,邊緣明 顯,後逐漸凹陷,缢縮,不連續縱裂成潰瘍斑,大小3-4毫米,有時可達10-30毫米。最後病梢脫落。
病原:爲茶褐斑多毛孢菌[Pestalotia guepini Debm. (=P. puemansii Henn.)],属腔孢纲、黑盘孢目。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直径90-170微米。分生孢子梗短,无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有隔膜4个,中部细胞橄榄色,两端细胞无色。孢子大小为14-28×5.0-6.4微米。顶端鞭毛2-3根,长10-24微米,常分枝。
傳染途徑:山茶灰斑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組織中越冬。春季環境適宜時病菌産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易從傷口侵入危害時病菌産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易從傷口侵入危害。寄主除山茶外,尚可寄生柿樹、木蘭、梨等植物。4-11月均有此病發生,高溫、高濕的天氣危害較重。盆栽花卉放置過密,管理粗放時病重。
防治方法:园艺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是防病的主要措施。例如适当增施有机肥、磷钾肥。 人工防治 发病早期摘除病叶,减少侵染来源,也包括越冬前病、落叶的清除,深埋或烧毁。
藥劑防治:新葉長出後,噴灑7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1:160-200倍式波爾多液,隔10天1次,6-9月間共噴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