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誕生|白茶的起源
白茶其名清雅,素爲茶中珍品,曆史悠久。曾獲得過“雪芽”、“瑞雲祥龍”、“論團勝雪”等美稱。其中的白毫銀針,更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回眸曆史,無論是古代白茶,還是唐代、宋代、明清的白茶起源說,其實質都說明了白茶作爲中國傳統六大茶類之一的曆史地位與社會價值。
茶類的産生、發展和演變,經曆了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幹收藏、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黃茶、黑茶、紅茶、烏龍茶等多種茶類的發展過程。
关于我国六大茶類的起源時期,學術界曆來認爲,最先發明的是綠茶,然后依次是黄、黑、白、紅、青茶。
这就是说,在绿茶制法問世之前的2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茶葉生産均屬于非正式的生産,沒有科學性,不能單獨分門別類,自成體系。只是在唐代發明了蒸青團茶的綠茶制法以後,才逐步形成其他茶類制法。
湖南農業大學的楊文輝先生則認爲白茶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誕生了,比綠茶誕生還要早2000多年。理由是先人利用采摘茶葉幹曬的方法屬于白茶制法的範疇。
因此,在他看来,白茶應始于神農嘗百草時期。史書中曾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尝百草遇毒时,正是从茶樹上摘下鮮葉咀嚼而解毒,從而認識了茶的藥用價值。從此之後,人們開始采摘茶樹上的鮮葉,自然涼青、晾幹,收藏茶葉。
上古时代尚无制茶法,人們運用的自然涼青的茶葉“萎凋”工序,是一種古老的制草藥方法。由此可見,從制造方式來講,這是中國茶葉史上“古代白茶”的誕生。
白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