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紅茶的制作过程|祁门紅茶工艺
爱喝祁门红茶的你,是否有了解祁門紅茶的制作工程呢?
一般我們所說的“祁門紅茶”就是指“祁紅工夫紅茶”,傳統做法的“祁紅工夫”分爲兩步,第一步是初制工藝,加工制作“毛茶”,第二步則是精制過程,加工成“祁紅工夫”。
一、初制過程比較漫長,從農曆的清明前就開始采摘鮮葉原料加工制作,加工工藝也就是一般紅茶的加工工藝:萎凋、揉撚、發酵、幹燥。
1、萎凋:將采下的生葉薄攤在曬簟上,在日光下涼曬直至葉色暗綠。
2、揉撚:將萎凋後的生葉用人工揉成條狀,適度揉出茶汁。
3、發酵:將揉撚葉置于木桶或竹簍中,加力壓緊,上蓋濕布放在日光下焐曬至葉及葉柄呈古銅色並散發茶香,即成毛茶濕坯。
4、烘幹:舊時茶農將濕坯用太陽曬,遇陰雨用炭火烘培,至五、六成幹,俗稱毛茶。
二、整個茶道初制過程會一直持續到春末夏初,也就是公曆的5月低6月初。精制過程即將毛茶制成商品茶,目的是細分、分別等級、剔除雜物、減除水分,使茶葉達到外型整齊與內質一致。
传统工序有十几道,包括: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其中最主要的可以概括成筛分、拣剔、补火、宫堆这四道工序。
此时不同茶園不同時期的所有“毛茶”會被制茶師逐一仔細審評,以確定哪個茶園哪個時期的“毛茶”和其他的哪幾種“毛茶”按照哪種比例拼配,才能做成最好的精制茶(外形、香氣、口感、湯色、葉底這五項因子的茶葉審評),這項工作只有最有經驗的老師傅才能完成。此時,精制過程才算真正展開:
1、篩分:在大茶間、下身間、尾子間分3個地理進行,全過程要經過不同型號茶篩十余種,分出各號頭茶。
2、揀剔:將篩分過的各號茶中的輕片、破葉、黃片、茶梗和雜物等手揀剔除。
3、補火:將篩揀過的茶裝入布袋,每袋5斤左右,置烘籠上烘烤,直烘至茶葉呈褐灰色。
4、宮堆:也叫勻堆,即將補火的各號茶分層倒入均堆場,混合做成數尺高的方堆,用木齒耙沿著茶堆側面梳耙,使茶葉流下成爲小堆,如此反複,使各號茶調拌均勻。
5、包裝:所有的工序完成以後,采用木箱進行包裝封存。所有這個做完,才是真正的完成了“祁紅工夫”的制作,所以時間也就到了公曆的8月份。而所謂“最好”,則不能僅憑時間來定,還得考慮到衆多因素,比如原料的産地,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都産祁門紅茶,但是公認産自祁門縣的曆口、閃裏、平裏一帶的鮮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