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葉的防蟲技術 |茶葉防蟲技術
自古我国人民就有饮茶的習慣。茶葉清香怡人、消渴解暑,深受人們的青睐,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要求能喝到茶,更希望能夠喝到綠色的,沒有汙染的好茶,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無公害茶葉。
无公害茶葉是指在無公害生産環境下,按特定的生産操作規程生産;經過檢查後,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等指標符合2005年制定的GB2762和GB2763茶葉衛生標准要求的成品茶葉。
这类茶葉具有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含非茶類物質,無異味,無黴變。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無公害茶葉的防蟲技術
一、以采(剪)控蟲。
及时采摘,合理修剪,台刈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喜湿或喜郁闭条件的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发生。可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危害。对有虫芽叶要重采、强采。夏秋季节要尽量多采摘、少留葉。秋季如害虫多,可延长采摘,适当推迟封园。
二、以耕滅蟲。
一般夏秋季节翻土1~2次为宜。对丽纹象甲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春茶開采前深翻一次,能大量減少害蟲的發生。冬季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深耕培土,將蛴螬、象甲類幼蟲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環境不適而死亡或遭天敵捕食。翻土時適當鎮壓,造成蟲蛹機械死亡或翌年無法羽化出土。
三、以肥抗蟲。
施用有机氮肥可提高茶樹對茶橙瘿螨的抗性;施用石灰不利于薊馬、葉蟬的生存;磷礦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殺傷紅蜘蛛。重施基肥,合理追施春肥、夏肥、秋肥,以有機肥爲主,化肥爲輔,氮磷鉀平衡施用,並注意排漬和灌水防旱,可顯著提高抗蟲能力。
四、以“種”防蟲。
即采用适当的种植方式减少病虫发生。如开辟新园时用无病虫的苗木,尽量采取丛栽或条栽的方式,避免过度密植,创造良好的茶園生態環境;茶園合理間作,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以保持較豐富的自然植被,減少病蟲大發生的機率。但在小綠葉蟬發生嚴重的茶區,茶園不宜間作花生和豆科作物。斜紋夜蛾發生地區不宜與紅薯間作。
五、以“蟲”治蟲。
保护天敌资源,如对修剪、台刈下的枝叶,可先堆在茶園附近,以利天敵返回茶園;
人工摘除的卵块、虫包、护囊等有不少天敌寄主,放在四周有水包围的坛、钵中,待寄生蜂和寄生蝇羽化飞出后再行处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释放于茶園防治害蟲;
人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