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葉栽培管理技术|无公害茶園管理
无公害茶是指茶葉産品中沒有公害汙染(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有害微生物等)或公害汙染物被控制在允許限量殘留標准(MRL)以下。無公害茶葉的栽培管理技術包括:
一、無公害茶園的建園技術規範
1、品種的選擇:茶樹品種盡量采用全國茶樹良種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推廣品種。選擇的標准應是優質、高産、高抗和適應性。另外還可以考慮多品種間的搭配來解決一些矛盾和提高效益。
2、嚴格選地:茶園建設之初應選擇土壤肥力水平高、土層深厚、土體疏松、沙壤質地、通氣性能良好、土體中沒有隔層、不積水、腐殖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而平衡、呈酸性或弱酸性的土壤栽培茶樹。除了土壤肥力指標以外,土壤衛生指標和重金屬的含量也是無公害茶園土壤所必須考慮的另一個因素。作爲一般的無公害茶园,每克土壤中病原菌数必须低于104—105 个,每克土壤寄生虫卵数不得超过10个。对于高一级的茶園,會有更嚴格的標准。其對重金屬元素的含量要求最低標准爲:镉≦0.3mg/kg,鉛≦250mg/kg,銅≦150mg/kg,鉻≦150mg/kg,汞≦0.3mg/kg,砷≦40mg/kg。但對于更高一級的無公害茶園,生産A級和AA級綠色食品茶及有機茶,對其土壤有害重金屬含量有更高要求。
茶園周邊必須無汙染源和塵土。作爲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則要求更高,對大氣質量要求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中的一級標准。
3、一般茶園轉變成無公害茶園:制定保護和改善茶園生態環境的技術措施;建立能持續供應茶園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計劃和措施;制定減少和防治茶園病蟲害的計劃和措施。
二、無公害茶園栽培技術規範
1、無公害茶園土壤管理技術:
①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園,在行間種植豆科綠肥或飼料作物。
②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栏肥等有机物覆盖土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形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
③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園,應實行減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2、無公害茶園施肥技術:
无公害茶園的營養管理主要以施有機肥爲主,營養元素平衡,安全施肥。要不斷的補充茶樹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使土壤礦質營養平衡,保證生産的可持續性。追肥:經高溫堆制及無害化處理的人糞、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開溝施入茶園。
基肥:采用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经l~6个月堆制、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