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四大种类:按工艺划分
烘青绿茶:
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制後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
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
条形烘青,全国主要产茶區都有生産;尖形、片形茶主要産于安徽、浙江等省市。
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顧諸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峽州碧峰、南糯白毫等。
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软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晒青绿茶:
是用日光进行晒于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爲“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蒸青绿茶:
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征,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
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産于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産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曆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采集野生茶樹芽葉曬于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制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制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绿茶爲我國産量最大的茶類,産區分布于各産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産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産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占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
行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銷量占內銷總量的1/3以上。同時,綠茶又是生産花茶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