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烏龍茶初制工艺|烏龍茶制作工藝
現。經過3~4分鍾後,原有“啪啪”聲漸弱,青味漸失,繼而出現悅人的茶葉熟香氣味,手握炒青葉成團,不易彈散,有黏性,茶梗及葉脈柔軟,揉之不出水,沒有刺手感,即爲適度。
4.揉撚與解塊
炒青叶下机后,用双手翻动1~2次,热气消散后,即可投叶揉捻。揉捻时间3~5分钟,当揉叶完全卷曲、紧结成条、茶汁適度擠出附著于茶條表面時即爲適度。揉撚過程應視揉葉量調整壓力,揉撚結束前先松壓,條索才能緊結完整,便于布球整形。
揉葉下機後可用松包機或解塊篩分機解塊或用人工進行解塊,以散發部分水分和熱量,避免揉葉因悶熱過久而變質7,解散團塊還有利于幹燥均勻。通常在解塊後30分鍾應進行初烘。
5.初烘
初烘机具可用自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机进口风温为110℃~150℃,摊叶厚2~3厘米,历时约15分钟。初烘要求迅速去除部分水分,增强茶條可塑性,便于包揉整形,含水率爲30%~35%。
初烘葉以手感微刺手爲度。下機後立即將茶條均勻攤放在笳苈上使之散熱、回潮,促使茶條內部水分分布均勻。經攤晾回潤後再行團揉(布包揉),容易卷曲成形且碎茶少。
6.整形
整形的基本过程是:炒热→速包→松包→速包→球茶機包球,共需時10~15分鍾。經過2個回次後可省去球茶機作業,重複炒熱→速包→松包→速包→靜包定形作業4~6回次,這樣全程6~8回次。
此工序爲球形或半球形外形的成形過程,作業特點是炒熱整形。選用的配套機具有圓筒式炒青機、速包機、松包機、球茶機;配備一些包揉布和特制茶袋,布質要求衛生、柔軟、光滑、韌性好、耐磨,大小爲78厘米×78厘米見方巾。速包機、球茶機對布包葉量、體積大小有一定要求,葉量過多或過少均不利于成形。故整形前須先將初烘葉稱重分裝,一般每包6~8千克。
速包程度起初不宜過緊,以免産生扁條、團塊;前期靜包時間不宜長,以防悶熱。隨炒熱次數的增加,速包程度漸緊,靜包定形時間漸長。通常在茶條已緊結成球形或半球形、茶坯已冷卻時,可束緊布巾固定60分鍾左右,使其成爲緊縮的球形,而後即行解包,進入複烘足幹。
7.複烘足幹
通过复烘足干去除多余水分,防止茶葉劣變,促進茶葉緊結外形、發展香味。通常用自動式烘幹機或手拉式烘幹機或烘籠均可。采用2次幹燥方法。烘幹機進口風溫105℃~110℃,攤葉厚2~3厘米,烘時24分鍾左右。
下烘叶立即摊晾30~60分钟,避免外干内湿。而后再行足干,使茶葉水分控制在5%左右,手撚成粉末,外觀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