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的传说|茶葉典故
白毫銀針 是産于福建省北部的建陽、政和、福鼎一帶。它的色澤白如銀,形狀細長如針,因此得名爲白毫銀針 。在沖泡時,茶似銀針挺立,漂浮于茶湯上層,待茶葉浸泡得水,再徐徐下沈,在橙黃茶湯的映照下,顯得十分美觀。
傳說這種茶原本生長在福建北部的洞宮山的山巅,具有清熱敗火的功效,是當地人治療疾病的首選草藥。但由于山勢陡峭,攀登路險,不到非采不可的時候,人們不敢輕易登山去采。有這麽一年,政和一帶從春到夏,半滴雨未下,天旱得莊稼幹枯,地皮龜裂,最後導致瘟疫流行,很多百姓因染上瘟疫而死亡。當地人聽老人說洞宮山的山巅有一種茶能夠清熱敗火,解毒去瘟,前後有幾個人登山去采,但都有去無回,因而人們將登山采茶視爲畏途。
在距離政和縣城較遠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家山民老兩口都染上了瘟疫,他們膝下有一雙兒女。兒女們見到老爸老媽都染上瘟疫,心急火燎,到處求醫問藥都不見療效。爲了救老爸老媽的性命,兄妹挺身而出,要登洞宮山采茶治病。
他们来到山脚下向一位当地的老者询问登山的路径,老者告诉他们:“无路可走,就得从这山坡往上登,但要记住:山陡林密,阴风呼啸,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停住脚步,一旦停下就有滚落山崖的危险。”
老者还告诉他们:“在洞宫山的山巅有座‘天池’,池边生长着很多灌木,就是你要寻找的茶樹,或者采些枝芽,或者采些種子,都能治療瘟疫。”兄妹聽了毫不畏懼,哥哥對妹妹說:“我來登山,要是我遇到危險,你再接著登山。”
爲給父母治療瘟疫,哥哥不顧老者說的“山陡林密,陰風呼嘯”,就告別了妹妹,懷著一種志在必得的心情開始登山。當他登到山半腰時,忽然一陣黑風猛地從山上襲來,刮得他睜不開眼,就稍微停頓了兩步,不料忽然覺得腳下的山石滾動,他滑落了一段距離就變成了一塊巨石,再也挪不動了。
妹妹等到天黑還不見哥哥回來,估計是中途遇到了險情。她就找到山下的老者,請老者幫助分析哥哥的險情,並表示自己要前仆後繼,繼續登山。老者見姑娘態度堅決,很受感動,給了她一塊烤糍粑,並告訴她說:“登山時用糍粑塞上兩耳,一定要記住不管遇到什麽聲響或情況,都不要停住腳步!”
姑娘牢牢记住老者的嘱咐,登山途中,她遇到过狂风,遇到过暴雨,也遇到过野兽号叫,因为她的耳朵被糍粑塞着,什么也没有听见,埋头爬山,终于爬到了山巅。她在“天池”边上找到一行行茶樹,正是秋季結子的時節,她高興極了,就采了一包茶樹種子。
人們說“登山容易下山難”,可是姑娘下山時卻覺得非常容易。她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麽險阻,用了一個時辰就來到了山腳下。她知恩圖報地拜會了山腳下的老者,給了他一些茶樹種子。
更多相關:白毫銀針 茶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