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紅茶的傳說|祁门紅茶典故
祁門紅茶産于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因爲祁門一帶的這種紅茶品質最優,故以祁門命名。
從曆史上看,祁門一帶本來是綠茶産地,據唐代鹹通年間司馬途的《祁門縣新修阊江溪記》記載,祁門地區“千裏之內,業于茶者七八矣”。這就說明當年的祁門地區是栽種綠茶,而且栽種範圍很大,以茶爲業的人占有的比例也很大。可是後來又怎麽以紅茶聞名于世呢?
相傳在清光緒元年(1875年),安徽黟縣有個叫余幹臣的人,原來在福建做官,後因不滿朝政,索性辭官回鄉。他在福建爲官多年,養成了飲用福建紅茶的習慣。而回到家鄉後,到處都是綠茶,想飲用紅茶很是不容易。他想,安徽與福建有千裏之遙,交通不便,紅茶運到這裏成本大大提高。如果能將福建的紅茶在本地試種成功,豈不是爲當地又引進一種新的茶葉品種?
于是,他用自家的山場,栽種福建紅茶,幾年後就試種成功。可是當地人習慣于喝綠茶,對紅茶不了解,他就在至德縣(今東至縣)、祁門縣設立茶莊,管理紅茶的炒制和銷售業務。
他专门从福建请来熟稔红茶栽種、炒制的師傅,經過幾年的試驗、推廣,外地茶商也逐漸認識到這裏的紅茶,以采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撚、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再文火烘焙至幹,采制工藝精細,條索緊細秀麗,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甜馥郁,帶有玫瑰花香。從此祁門紅茶就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使得祁門成爲紅茶的重要产地。
祁門紅茶的傳說
祁門紅茶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