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富與坦洋工夫|坦洋工夫文化
坦洋工夫红茶名列福建三大工夫紅茶之首,産于福建福安。在清鹹豐、同治及民國時期,即公元1851年—1936年,坦洋村茶農用手工萎凋、揉撚、發酵、幹燥、烘焙法精研紅茶成功,經廣州遠銷西歐,聲名遠播,享譽中外。
工藝
曆史上,坦洋工夫在初制過程中,要著重掌握好萎凋、發酵工藝,在高山茶區則十分重視加溫發酵的技術處理。産地在白雲山800米海拔以上的坦洋采茶爲佳。
坦洋工夫紅茶試制成功後,經廣州遠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名聲便不胫而走,大批茶商接踵而至,入山求市。自光緒六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881一1936)的50余年,坦洋工夫紅茶每年出口都在500噸左右,其中以1898年爲最盛,出口量達1500噸。坦洋街長一公裏,設茶行達36家,成爲福安市的主要紅茶産區和周圍七八個縣的集散地,産品遠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前隨著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和國際市場上,尤其是東歐、英、俄等國對茶葉需求量的增長,發展坦洋工夫紅茶的生産,擴大出口創彙,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1915年,坦洋工夫紅茶與貴州“茅台酒”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中外,更曾是英國王室專供茶。近年來,當地政府強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生産的“坦洋工夫”被列爲“中華名人特供茶”,並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産品,在國內外大型茶事活動中屢獲“茶王”、“名茶獎”等獎項,産量、質量逐年上升,品牌效應逐步擴大,被列爲福建省主打品牌産品。
林瑞富與坦洋工夫
林瑞富作爲福安籍的茶商,他時刻都惦記著家鄉茶業的發展。福安“坦洋工夫”早在100多年前就享譽英倫三島,受到歐洲人的青睐,但由于受到諸多原因影響,曾一度被冷落,直到本世紀初,這個曾于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名茶品牌,在福安人潛心挖掘、精心打造下,又恢複了生機。
林瑞富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看到“坦洋工夫”欣欣向榮的新景象,倍感欣喜。爲了拓展“坦洋工夫”紅茶在北方的市場,他于2006年11月決然投資1100萬元,在山西省太原市,創辦了一個以“坦洋工夫”命名的茶城。由于他管理完善、誠信經營,這個茶城規模越辦越大,現今,是山西、內蒙兩省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茶葉交易市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全國重點茶市”;又通過中食恒信(北京)質量認證中心認證,獲得國家級“綠色市場”,使“坦洋工夫”在北方茶葉市場名聲鵲起,行情看好。
爲了推動茶産業和茶文化在北方的發展,林瑞富以北京、山西茶行業商會、協會多重身份,幾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