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变成“紅茶” 安吉茶農有一手|安吉紅茶由來
衆所周知,安吉白茶爲綠茶珍品。但是,記者近日在溪龍鄉采訪時,得知一茶農花了3年時間,利用采摘後期的白茶進行加工,研發出了“紅茶”。那麽,這位茶農是怎麽做到的呢?帶著疑問,記者進行了采訪。
该茶農姓陳,家裏有幾百畝白茶。他告訴記者,每年的4月中下旬是白茶的采摘後期,這個時候的白茶葉子比較大,“相對來說,一般後期的白茶市場比較小,而且采摘工也很短缺。”老陳表示,白茶本身擁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等特點,市場前瞻性很大,而且後期大葉,正是紅茶所需的原材料。
有了想法,老陈就开始摸索。起先的一年失败了,第二年,虽然有点眉目,但依然没有探究出个所以然来。这期间,老陈不乏向专家请教,购买相关书籍潜心研究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老陈成功研发出800斤“红茶”幹茶。
看着被散放在小托盘里经加工后的“红茶”,記者發現,它的外形細而卷曲,酷似地道的紅茶。而被沖泡成茶水後,吸吮一口,一絲甜味潤心口,還有一股清香。
白茶加工成“紅茶”,好處已擺在眼前。那麽,這其中的技術活又在哪裏呢?老陳告訴記者,要通過日曬委調、揉撚、發酵、整形、烘焙和提香等六道工序,“發酵是關鍵,”他說。從紅茶的定義來看,這加工的過程幾乎一樣。既然如此,這到底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紅茶呢?據老陳所說,他並沒有經過專家或相關的科研論證,只是自己的一種興趣愛好而已,而且只是作爲饋贈禮品,並不是用來銷售的。
提高白茶利用率,進而提升畝産,這對于茶農來說,是一件好事。那麽,這樣做到底可不可行呢?或者說會不會給其他茶農帶來誤導呢?于是,記者找到了縣農業局茶葉站相關專家。
该专家表示,与采摘旺期相比,白茶後期的利用率確實小很多,該茶農能夠充分利用起來,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相關研究,是一種個人行爲,並不是一件壞事。同時這也只是一種嘗試,並不是所謂的白茶深加工,而是一種産品多元化運作。除此之外,做成“紅茶”,在加工工藝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得到市場的接受需要時間去不斷摸索,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白茶變成“紅茶” 安吉茶農有一手
安吉紅茶由來